“外擺一米”為城市升騰一縷“煙火氣”
在位于南通市海安圖書館的啡頁咖啡吧,市民暢享溫馨時光;在宿遷市宿城區古城街道府前市集,多元潮流的外擺攤位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逛夜市、品美食;在鎮江的鍋蓋面館外,開著奔馳商務車的客人坐在外擺桌邊,點一碗鍋蓋面、一盤肴肉,再蘸點醋,體驗著地道美食的魅力……在江蘇,“外擺一米”,商家增加了收入,市民滿足了需求,城市升騰了“煙火氣”。
“外擺一米”,“一米空間”折射城市溫度。一張方桌撐起市井煙火,一米外擺丈量治理溫度。隨著“蘇超”的火爆出圈和一系列優化政策的“松綁”,外擺經濟正成為江蘇點燃城市活力、助推消費回暖的“新引擎”。樹蔭下的咖啡外擺區、下班路上星級酒店集體“擺攤”、夜晚路邊的“蘇超”第二現場……這縷搖曳的“煙火氣”,不僅拓寬了商戶的增收渠道,更滿足了市民的消費需求。"外擺"擺出的不僅是商品,更是一座城市的溫度與活力。
“外擺一米”,“一米空間”撬動“大民生”。群眾有需求,政府必回應。出門走幾步可以買上菜,可以看會書,可以喝咖啡、品茶茗,這些生動場景背后,是群眾對便捷生活的需求。以往流動攤販與城管之間的“游擊戰”屢見不鮮,如果“一禁了之”,給群眾生活帶來不便,讓市場“一管就死”。從占道擾民到文明經營,隨著外擺規范有序推出,江蘇以治理智慧重塑城市溫度。面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治理難題,各地以疏堵結合破題,在秩序與活力間找到平衡點。多地外擺區和規劃攤位,見證著執法理念從堵罰向服務的蝶變。通過不斷重塑城市公共空間價值,給消費者帶來形式多樣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選擇,也為城市注入了蓬勃活力。
“外擺一米”,“一米空間”實現“多贏局面”。隨著政策持續發力,“外擺經濟”正重塑江蘇城市生活形態。過去商圈下班就冷清,現在晚上還能看到遛彎的市民;過去街角空曠寂寥,現在充滿生活氣息;過去商戶經營方式單一,現在探索出多樣化經營模式。方寸之間孕育無限可能,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讓創業夢想在街頭生根發芽。外擺經濟不僅撬動了民生改善,更成為江蘇城市溫度的重要體現。它既保留了市井溫度,又煥發文明新貌;既解決了攤販的生計問題,更培育出消費新場景;既展現了地方文化特色,又滿足了市民多元需求。當堵罰思維轉變為服務理念,當管理對象轉化為治理伙伴,江蘇成功破解了秩序與活力兼顧的治理難題,讓升騰的煙火氣成為照亮民生的溫暖之光。
經濟繁榮,秩序井然。在方桌與攤位之間,江蘇正書寫著城市治理與民生幸福相得益彰的新篇章。外擺經濟這把鑰匙,正在打開一扇通向更有溫度、更具活力、更加包容的城市生活的大門,讓江蘇的城市不僅更有煙火氣,也更具人文關懷。(李睿)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