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長龍激活江蘇發展新動能
鋼鐵長龍激活江蘇發展新動能鋼鐵脈絡在江淮大地持續延展,350億元鐵路建設投資在上半年高效落地,“時間過半、任務超半”的佳績不僅標志著建設進度條的快速刷新,更昭示著一個更具活力、更加暢通的“軌道上的江蘇”正加速飛馳。這不僅是基礎設施的硬核投入,更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賦能。
建設熱潮奔涌,鑄就發展硬支撐。盛夏時節,迎高溫、戰酷暑,江蘇多個鐵路重點項目現場熱潮涌動。滬渝蓉高鐵崇啟公鐵大橋上,千余名建設者奮戰正酣,主塔節節攀升,向9月底封頂目標穩步邁進;寧淮城際鐵路施工現場,鋼筋綁扎作業緊張有序,多項指標已完成大半;被譽為“中國城市高鐵第一隧”的通蘇嘉甬高鐵蘇州東隧道內,盾構機持續向前,穿越復雜地層,累計掘進不斷取得新突破;濰宿高鐵新沂段更是率先完成江蘇段首片抗震型箱梁架設,技術創新引領建設邁入新階段。十條在建鐵路、超千公里戰線同步推進,這場波瀾壯闊的建設大會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夯實著江蘇經濟發展的交通基石,為未來區域協同發展儲備著磅礴動能。
“高鐵+”深度融合,激活區域新活力。鋼鐵動脈的延伸,極大地重塑了省內的時空格局與生活方式。“高鐵+文旅”、“高鐵+體育”等創新模式的涌現,讓高鐵不再是單純的交通工具,更成為激活消費、促進交流的紐帶。長三角首趟“蘇超”球迷專列的開行,讓跨城觀賽如同市內通勤般便捷,激發了文旅消費新熱點,徐州站單日客發量創下十年新高便是生動例證。依托“一日一圖”的精準調度,江蘇鐵路上半年開行旅客列車超27萬列,日均1516列,在春運、五一等假期連續刷新客流紀錄,強大的輸送能力有效促進了人員流動和經濟要素的高效配置,使“同城效應”日益顯現,為沿線城市產業發展、人才交流注入了無限活力。
班列馳騁絲路,拓展開放新格局。在內聯外通的建設浪潮中,江蘇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同樣蹄疾步穩。徐州至中亞的中吉烏鐵公聯運班列成功首發,依托“一單到底”的創新模式,顯著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了企業跨境物流成本。徐州國際班列公司與本地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為“江蘇制造”出海提供了穩定高效的物流選擇。與此同時,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的擴容增效,以及中國—中亞貿易暢通合作平臺在南京的掛牌,進一步強化了江蘇在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中的節點功能。上半年全省中歐(亞)班列開行量達1217列,6月單月更創歷史新高,通達范圍持續擴大。這條條馳騁的“鋼鐵駝隊”,正不斷鞏固和拓展江蘇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穩定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了堅實保障。
從焊花飛濺的建設工地到人潮涌動的高鐵站廳,從穿山越嶺的鋼鐵巨龍到橫跨歐亞的國際班列,江蘇鐵路建設的每一個堅實步伐,都在生動詮釋著“交通先行”的深刻內涵。這縱橫交錯的軌道,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連接線,更是經濟動脈的賦能線、區域發展的起跑線。隨著“軌道上的江蘇”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一個更具競爭力、更富活力的現代化經濟強省正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江風)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