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全面排查治理“三合一”場所
分片包干精準摸排 動態巡查分級管理
金山網訊 合理規劃倉儲區域,分類存放可燃貨物,清理逃生通道,遷出住宿人員……經過1個半月的整改,日前,丹徒新城一城百味零售店利用店鋪重新裝修的機會徹底改變了“三合一”格局,店面環境更加安全規范。
“三合一”場所集生產、經營、住宿于一體,功能混合、風險疊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火災,甚至釀成群死群傷事故。街巷里弄間,一場劍指“三合一”場所的安全治理攻堅戰正加力推進。今年4月以來,全市已累計排查“三合一”場所3957家,其中撤離住宿人員1493家、納入分級分類監管2464家。
底數不清風險不明?“1+3+N”責任到人
在常態化開展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工作基礎上,今年4月,鎮江全面啟動“三合一”場所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以下簡稱“三合一”場所專項整治),力求全面摸清“三合一”場所底數、住宿人數,同步推進搬離撤人、防火分隔、拆牌破網、智慧消防設備安裝等工作。
“治理之要,首在明責。我們以全市56個鎮街(園區)為基本‘責任田’,深化‘1+3+N’治理體系,即鎮街主要領導統籌全局,鎮街分管領導和派出所、消防大隊相關工作人員牽頭落實,各管理機構與村(社區)劃片包干,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市應急管理局負責人說。
“一條街一條巷地走,一家店一家鋪地看,對疑似‘三合一’場所逐一上門核實,遇到不配合的,就報告片組長協調處理。”笪翔中是丹徒區宜城街道丹盛社區安全巡查員,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該街道已對608家“三合一”場所進行“上戶口”登記,并將風險列出,納入監管范圍。
不愿改不想管?“婆婆嘴”勸導+雷霆式整治
“原來我們確實有僥幸心理,店員留宿看店既省錢又方便。”說起此前店鋪“三合一”的情況,新城一城百味零售店負責人張旭璽坦言,是工作人員的多次上門溝通和開展案例警示讓他們改變了態度,“在一個周邊地區‘三合一’場所火災案例中,監控視頻顯示,店員因住宿區被濃煙封鎖無法逃生。這令我們感觸很深。”
以店鋪翻新為契機,張旭璽將安全整改納入裝修計劃,徹底消除了人員留宿看店、貨物亂堆放等問題。“三合一”場所專項整治中,全市明確住宿人員一律搬離,不能搬離的要落實拆除影響疏散逃生的鐵柵欄和廣告牌、住宿區域與其他區域進行防火分隔、安裝智慧消防設施等相關要求。
“我們將‘三合一’場所提級管理。應急管理、消防、城管、公安等部門組成工作專班,自4月起,動態跟進各地推進情況。”市應急管理局綜合監管處負責人介紹,通過市縣聯動,目前,全市已累計整治“三合一”場所2013家,拆除防盜網81處,增設防火分隔設施150個。
丹徒區作為“三合一”場所治理試點地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對排查發現的隱患建立即查即改、片區協調、鎮街協調、區級協調四級處置機制,將“鎮街協調”以上事項歸類形成隱患清單,重點跟蹤處置,推動各部門分級負責、協同配合,高效推動隱患治理。在京口區,高風險“三合一”場所已安裝智慧煙感報警終端103套。終端報警后,市智慧消防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能在15分鐘內到達現場復核并處置。
問題容易反復?分級監管+動態巡查
“這個滅火器是2023年8月生產的,有效期為2年,也就是到今年8月。你們要記得盡快更換滅火器,千萬別忘了。”近日,鎮江經開區大港街道港南社區安全巡查員陳玲來到轄區一家名為“自然廣告”的“三合一”場所,對店主陳女士反復叮囑。
針對“三合一”場所風險隱患容易反彈回潮的問題,鎮江實施分級監管、動態巡查,即在風險源辨識基礎上,根據倉儲經營物品的燃燒爆炸特性,對“三合一”場所安全風險進行紅、橙、黃分級,分別對應半個月、1個月、2個月的巡查周期。
對整治效果明顯、安全條件改善的“三合一”場所,全市動態調整風險等級。不久前,揚中市油坊鎮應急辦工作人員檢查發現,長旺西路某“三合一”早餐店現已不再住人,故將其安全風險等級從橙色調整為黃色。
“三合一”場所安全治理是持久戰,在摸清底數基礎上分級監管、動態巡查,是“精準拆彈”的關鍵。當前,全市正在大力組織開展“人人會使用滅火器實操培訓與應急疏散演練”,著力推動“三合一”場所業主“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呂菁)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