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中:藍天常駐 水清岸綠 產業煥新 交出“生態島城”建設高分答卷
盛夏的江蘇揚中,江風拂面,綠意盎然。漫步街頭,藍天白云映襯下的水清岸綠、鳥語花香,正是這座“生態島城”建設成果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揚中市堅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生態島城”建設目標,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精準施策、科學治理、依法監管,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態成效回應百姓對美好環境的期盼。
精準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藍天白云多了,空氣好了,出門散步的時間也更長了。”家住揚中三茅街道的王大媽,用最質樸的語言道出身邊生態變化的“體感溫度”。
2024年,揚中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86天,PM2.5年均濃度降至32.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濃度降至8微克/立方米,一系列可觀的“數據背后”,是揚中精準施策持續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實支撐。
今年以來,揚中市狠抓大氣污染治理,在完成56個治理項目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剩余6個項目。揚中市涉氣企業普遍安裝用電監控系統并接入監管平臺,大氣污染源精準鎖定。此外,574家涉氣企業參與“清肺”行動,定期更換活性炭,有效提升廢氣治理能力。
不僅“氣質”變好了,水質改善也在持續推進。今年以來,揚中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涉磷企業排查整治,控制和削減總磷污染。在農業面源治理上,全面摸排規模以上池塘養殖底數,建立名錄檔案,并計劃于年底前完成相關整治任務。
土壤治理是生態環境的“隱蔽戰線”,同樣不容忽視。今年以來,揚中市緊扣《鎮江市2025年度環境重點單位名錄》,明確12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自行監測,指導2家新增單位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推動企業履行土壤保護主體責任。
今年6月,揚中市32個化工退出企業地塊的污染狀況調查和整改工作全部完成并通過市級銷號驗收,土壤“隱患”逐步清除,發展底盤更穩更實。
剛柔并濟,提升執法溫度與精準度
“生態環境執法不僅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揚中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秉持“服務+監管”并重的理念,揚中在強化環境執法的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揚中市已累計出動執法人員638人次,完成標準執法319廠次、快捷留痕45廠次,辦理環境違法案件1起,下達處罰決定書1件。與此同時,通過“減輕處罰+信用修復”的方式,鼓勵企業主動整改、誠信守法。
為提升監管精準度,揚中靈活運用無人機巡查、在線監控、用電監控、排污許可管理平臺等技術手段,輔以走航監測和群眾舉報線索,精準鎖定問題源頭。在保障監管效率的同時,也避免了對守法企業的不必要干擾。目前,正面清單內154家企業實現“非必要不現場執法”,有效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生態賦能,助力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在推動綠色轉型過程中,揚中生態環境局將“生態助企”理念貫穿于服務全過程,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與技術指導。截至目前,揚中已創成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19家、鎮江市級綠色工廠25家,“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
在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方面,揚中對110家相關企業逐一開展指導幫扶,幫助其優化工藝流程、提升治理設施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同時,積極推進環保信用修復,對8家一般失信企業開展“一對一”整改幫扶,引導其退出失信名單,恢復信用評價。
為進一步提高環評審批效率,揚中正積極探索實行“容缺審查”機制,指導企業提前了解流程并準備材料,做到“一次性告知”。同時,在排污總量指標、污水接管協議等附件材料待辦的情況下,先行開展報告審查或專家評審,通過“幾條腿一起跑”,進一步縮短環評報批周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揚中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生態治理成效,不斷提升群眾的生態獲得感與幸福感,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更加美麗的生態環境,為“美麗揚中”增添更多亮色。(陶立波 韓志成)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