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像水 做事如山——記丹徒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常務副區長韓宏亮
本報記者 季翔 崔寧華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這是韓宏亮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從這句話里,他找到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做人像水——做人要接地氣、貼基層,就像水一樣,包容萬物,不斷前進;做事如山——做事要踏踏實實,像山一樣穩重,給人以信任。
這樣的處世態度,這樣的品行堅持,這樣的道德修為,讓很多與他相處共事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奉獻精神、吃苦精神、團結精神。
使命在肩體現擔當
“人是要講精神的!”韓宏亮說,對于“精神”二字認識的升華,是在他三年援藏期間。
2007年至2010年,作為援藏干部,韓宏亮被“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所感動,也為自己能成為一名援藏干部而驕傲。在他看來,“老西藏精神”折射的是一種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一種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一種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精神成為他今后的工作中的動力源。
2011年7月,韓宏亮任丹徒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他一手從嚴從實從細做好保安全、護穩定工作,一手深入解決源頭性、基礎性問題,堅持維穩和維權相結合,剛性與柔性相結合,預防與處置相結合,順利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安保維穩任務,丹徒區先后被授予“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鐵路護路聯防示范區”“全省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區(市、縣)”“全省法治區(市、縣)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15年被命名為省級“平安區”,公眾安全感一直保持較高水平。韓宏亮在“一創六爭”活動中也被市委評為年度“勇于擔當好助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面對榮譽,韓宏亮說,勇于擔當,敢于擔當是一種責任、一種精神,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不忘初心方顯本色
政法部門擔負著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責。韓宏亮在任區委政法委書記的8年里,不忘初心,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把“民生優先”當作政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待,千方百計為群眾解難事、辦實事,主動解決化解群眾的訴求和糾紛。
為了促進矛盾多元化解,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韓宏亮結合丹徒實際,按照“綜治牽頭、司法和法制主抓、信訪承接、鎮村推進”的思路,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建設,取得較好成效。
近幾年來,丹徒區在基層一線創新設立“黨員家庭調解室、黨員平安聯系戶、黨員平安示范崗”,建成了“平安先鋒工程展示館”,形成了“黨員家庭調解室、個人調解室、律師工作站、專業調處中心”四種矛盾化解模式,把法律服務送到最基層,把排查化解送到群眾家門口。現在的丹徒,由于有了郭正英、王國梅、陳讓林、凌桂林、夏巨桃等一批調解能手,有了婚姻家庭、物業糾紛、勞資糾紛等一批專業調解機構,矛盾糾紛調解率實現了大幅提升。
迎難而上足見精神
2017年10月,丹徒區被省里確定為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試點縣(市、區),這是基層治理模式的一次革命和創新。丹徒如何先試先行、探索新路,成為韓宏亮日夜思考的問題。
去年以來,區委政法委牽頭8個專項工作組解剖“麻雀”,先行先試,強力推進,重點對網格劃分、網格員選配、網格要素拓展、信息采集和機制運行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同時,區鎮村“三級干部”赴蘇州大學開展培訓,學理論、看現場、搞研討、談思路,形成了推進網格化工作的統一思想。為了掌握一手資料,韓宏亮多次深入基層一線,與鎮村干部座談、討論,到先進地區學習成功經驗,形成丹徒網格化工作的頂層設計方案。通過輿論引路、示范帶動,邊學習、邊摸索、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最終形成了宜城街道中心社區、風景城邦社區、光明社區等自然網格,以及寶龍商業廣場專屬網格等一批網格化工作的先行區。
由先行區探索、創新、提煉的“社區網格耀黨旗、服務群眾零距離、問題解決無時差”工作法,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的肯定。
2017年12月,韓宏亮到丹徒區政府任常務副區長,除了政法工作外,還分管財稅、經濟、環保等工作,他面臨的擔子更重、工作量更大、要求更高。當記者問他累不累的時候,他笑著說,作為黨員干部就要把擔當和作為,當作人生修為和為官從政的時代課題來回答與踐行。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