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動脈”貫通江淮,賦能發展新飛躍
“流動江蘇”,活力奔涌。日前,來自江蘇鐵路部門的消息,江蘇鐵路上半年完成建設投資350億元,實現“時間過半、任務超半”目標。
中歐班列貫通亞歐大陸,構建雙循環戰略支點。當“鋼鐵駝隊”滿載江蘇制造駛向萬里之外的歐洲,這條新時代的“絲綢之路”正成為江蘇深度融入雙循環的戰略通道。南京、蘇州、徐州三大中歐班列樞紐站,已形成覆蓋中亞五國、歐洲18國的“黃金通道”,運輸時效比海運縮短,成本持續壓縮。比如徐州淮海國際陸港為例,其開行的中亞班列使本地工程機械產品出口量同比增長3倍,帶動周邊200余家配套企業形成產業集群。鐵路為“紐帶”,加速著江蘇從“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的躍遷,讓“江蘇造”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更有利位置,更通過回程班列將中亞糧食、歐洲精密儀器等優質資源引入國內,形成“買全球、賣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軌道經濟催生新業態,重塑城市發展邏輯。當鐵路延伸至每個角落,其帶來的不僅是交通改變,更是發展模式的深層重構。在南京南站,以高鐵樞紐為核心的“站城一體化”開發,已形成集商業、辦公、會展于一體的TOD綜合體,年客流量突破千萬人次。蘇州高鐵新城則依托京滬高鐵與蘇錫常城際鐵路交匯優勢,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駕駛等新興產業,吸引華為、阿里等頭部企業落戶,成為長三角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走廊。“鐵路+產業”融合發展,正在推動江蘇城市從“單中心擴張”向“多節點聯動”轉型。
以“鋼鐵長龍”為基,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眼下,江蘇正以“軌道上的江蘇”建設為牽引,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省高鐵運營里程將突破3500公里,實現所有設區市1.5小時通達南京。不久后,隨著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等國家干線工程推進,江蘇將徹底打破“長江天塹”的地理阻隔,形成“十字型”高鐵主骨架。由此將有力強化江蘇作為長三角北翼樞紐的地位,更將通過“軌道+港口+航空”的立體交通網,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更強動能。當鋼鐵長龍在江淮大地上持續延伸,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條條交通動脈,更是一個省份勇立潮頭、開放包容的發展姿態。
從“地無寸鐵”到“高鐵縱橫”,從“交通末梢”到“開放前沿”,江蘇用十余的年時間完成了軌道交通的史詩級跨越。這條由鋼鐵鑄就的發展之路,承載著江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顯了一個經濟大省勇擔使命、敢為人先的責任擔當。當新時代的“鋼鐵動脈”持續跳動,江蘇必將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堅實的步伐,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書寫新的傳奇。(郭婷婷)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