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的故事在綠茵場外悄然生長
球員拼盡全力 球迷用愛守護
金山網訊 8月16日晚,終場哨響,鎮江隊雖未贏得比賽,卻收獲很多——球員拼盡全力的血性,球迷不離不棄的溫情。勝負之外,“雙向奔赴”的故事在綠茵場外悄然生長。
活動現場,球迷在為球隊加油助威。張玄燁 攝
賽后第四天,賽場硝煙已散,球迷牽掛負傷球員的心還未放下。記者接連收到讀者這樣的留言:“在場上快踢滿整場的13號小朱同學受傷被替換下場,不少朋友關心朱同學傷勢怎么樣了……”
拼到受傷,也想不負期望
“看到13號朱柏諭倒下、久久不能起身,我的心里就一緊。”留言讀者之一的趙女士告訴記者,看著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小球員在場上拼搶,自豪之余更多的是心疼。
朱柏諭的那次倒地,也讓鎮江隊隊醫陸超記憶猶新。“年輕人嘛,都有股‘輕傷不下火線’的勁兒,看他倒地這么久、表情痛苦,就知道這次傷勢不輕。”比賽第二日,朱柏諭被醫生確認肌肉拉傷。在同一天,陸超共為4名球員預約了核磁共振檢查。他坦言,上場比賽是“蘇超”開賽以來,鎮江隊球員在比賽中負傷最多的一次。
隊里年齡最小的球員張國慶,同樣在那場比賽中強忍疼痛拼完全場。“拼搶的時候刺激到右腳腳踝的舊傷了。”談及即使受傷也不愿下場的原因,張國慶毫不猶豫:“想贏。”
曾在賽前吃下3粒止痛藥的門將沈帥帥仍被傷病困擾。“比賽、訓練不能落下,所以本來就有的舊傷一直沒養好。”簡單的話語背后是日復一日的忍耐與堅持。
8月21日晚,訓練剛開始,隊醫陸超就忙碌起來——檢查傷勢、纏繞繃帶、做放松按摩。“許多老隊員是‘傷上加傷’,但為了做好表率也是在咬牙硬撐。”除了密切關注訓練場上球員的身體情況,陸超也記掛著傷缺球員的恢復,“8號戴培因腰傷還在休養康復。”
對鎮江隊的球員來說,傷病似乎成了常伴訓練的“伙伴”,但他們沒有因此退縮。受傷,依舊目光堅定。
雙向奔赴,是你我共同的賽場
夜色中的體育場,訓練才剛剛開始。場上是咬牙堅持的球員,場邊是躍動的粉色身影——“鎮江戰斗”的助威聲穿透夏夜。
8歲的李昱辰,這個暑假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到體育場邊看鎮江隊訓練。“我當時哭了,覺得鎮江隊沒贏很可惜。無論何時,我都支持鎮江隊!”他在場邊揮動寫著“鎮江戰斗”的圍巾,聲音清脆。輸贏之外,他記住的是球員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拼搶。
在球迷曹倩的眼里,鎮江隊頗有些“悲情英雄”的色彩,“我們的隊員在場上的確是拼盡全力,但似乎總是差了點運氣。”而這正是“草根”球員走進球迷心中的原因,那個向著目標跌跌撞撞前進的,是他們,也是我們。
不離不棄,那份家鄉的情感羈絆
足球,不只是一項運動,它更是一條紐帶,連接著球員與球迷、個人與城市。球員為榮譽而戰,也為了胸前的隊徽和看臺上吶喊的人們而戰;球迷為勝利而來,更為那份與家鄉的情感羈絆而來。
正如留言關心球員傷情的趙女士所說,鎮江隊的每位球員,都為了在綠茵場上爭奪城市榮譽而犧牲了許多個人時間、精力,“就像我們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家鄉一樣,我們也沒有理由不愛自家的球員。”
這或許就是足球的魅力所在:它讓我們看到,在輸贏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無論順境逆境都不離不棄。
當燈光熄滅,人群散去,這種堅守的情感依然在延續,激勵著場上場下的每一個人,在未來的日子里繼續向前,永不言棄。(記者 郭淑嫻)
視頻制作 張玄燁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