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社黃劍杰:洪災中撐起教育晴空
洪水肆虐,某縣多所學校被淹,校舍損毀嚴重。在一片狼藉的災區,知行社社長黃劍杰在巡查時,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孩子們擠在臨時搭建的救災帳篷里,眼神空洞,無所事事。那一刻,一個堅定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絕不能讓災難阻斷孩子們的求學之路。
黃劍杰迅速行動起來,他第一時間聯系社內教師志愿者,緊急召開線上會議商討方案。大家一致決定,將救災帳篷改造成“流動教室”,讓知識在廢墟上重新綻放光芒。說干就干,志愿者們迅速整理出教學資料,帶著簡單的教具奔赴災區。
走進這些特殊的“流動教室”,你會看到別開生面的教學場景。數學課上,老師拿起身邊的礦泉水瓶,引導孩子們通過測量、計算,理解體積的概念。孩子們睜大眼睛,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語文課上,老師以抗洪經歷為素材,鼓勵孩子們寫下自己的所見所感。一篇篇飽含真情的作文,不僅是孩子們對災難的記錄,更是他們內心成長的見證。英語課上,老師重點教授“help”“rescue”等急救詞匯,讓孩子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
更令人驚喜的是,黃劍杰沒有滿足于現有的教學資源。他深知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不能因為災難而耽誤學業。于是,他四處奔走,通過衛星網絡聯系到北京名校的資深教師。在多方協調下,為高三學生開設了“高考沖刺空中課堂”。屏幕那頭,名師們精心講解知識點,耐心解答疑問;屏幕這頭,高三學生們全神貫注,奮筆疾書,仿佛忘記了周圍的災難,全身心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
當記者問及黃劍杰開展教育救援的初衷時,他望著帳篷外玩耍的孩子,神情堅定地說:“災難可以摧毀校舍,但摧毀不了孩子們求知的眼睛。我們不僅要救他們的命,更要救他們的未來。”這簡單而有力的話語,道出了他內心深處對教育公益的執著與擔當。
如今,在黃劍杰的推動下,知行社的“教育救援包”不斷升級完善。包里不僅包含平板電腦、太陽能充電器等硬件設備,還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定制了豐富多樣的課程。這些“教育救援包”就像一個個“精神救生圈”,在災難的海洋中,為災區兒童撐起了一片求知的晴空,讓他們在困境中依然能看到希望的曙光,向著美好的未來奮勇前行。而知行社黃劍杰和他的團隊,也將繼續在公益教育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書寫更多溫暖人心的篇章。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