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在角膜病領域成果豐碩,亮相全國臨床眼科年會
2025 年 7 月 26 日至 27 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眼科專業委員會第 9 屆學術年會暨全國臨床眼科年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行。本次大會以 “AI 領航 社會辦醫眼科智能診療新變革” 為主題,設置了包括角膜病、屈光手術、眼底病等在內的 14 個專題論壇,匯聚了眾多眼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其中,愛爾眼科在角膜病學術版塊集中展示了十余項學術成果,涵蓋角膜手術、疑難角結膜病、干眼管理等多個領域,引發廣泛關注。
在角膜手術領域,愛爾眼科展現出了技術創新與預后保障并重的特點。李紹偉教授提出的角膜內皮移植手術優化方案,通過創新應用角膜繃帶鏡,有效降低了術中角膜內皮損傷的風險,提高了手術成功率,還突破了傳統手術的適應證限制。呂芳奇醫生的《角膜內皮移植術后人工晶體混濁的臨床研究》,明確了親水性人工晶狀體更易混濁,且炎癥和反復注氣是主要原因,為術后并發癥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據。魯靜醫生對后彈力層角膜內皮移植(DMEK)術后巨細胞病毒(CMV)角膜內皮炎案例的分析,梳理出了誤診原因與診療要點,有助于避免因誤判為 “排斥反應” 而導致的移植失敗。
此外,諶丹醫生關于眼化學燒傷晚期并發癥治療的研究,采用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改善了眼表穩定性,通過角膜緣干細胞種植術實現了微創功能重建,提升了患者的視覺效果和生活質量。白杰醫生對不同方法治療急性圓錐角膜的回顧性分析,證實了角膜后彈力層前縫合聯合前房注氣術(CSAI)等術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視力。值得一提的是,愛爾眼科在角膜移植技術方面積累深厚,完成了國內首批 EndoArt® 人工角膜內皮移植術、國內首例飛秒激光表層鏡片術等,擁有近 40 位角膜移植手術醫生,年均為超千位角膜盲患者實施手術。
在疑難角結膜病領域,愛爾眼科憑借精準診斷與創新療法構建了診療閉環。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王琴醫生發現,脫細胞角膜基質透鏡可作為抗真菌藥物伏立康唑的緩釋載體,其脫細胞處理增加了膠原纖維空隙,提升了載藥量,為真菌性角膜潰瘍的治療開辟了新路徑。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黃偉醫生對 173 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研究顯示,該病以真菌感染為主,手術干預比例高,而宏基因組測序(mNGS)可作為疑難病例的重要補充診斷手段。
針對復雜病例,哈爾濱愛爾眼科醫院牛曉霞醫生分享的真菌合并阿米巴感染病例,強調了早期鑒別病原體的重要性,“聯合用藥 + 手術干預” 方案有效改善了預后。北京愛爾英智眼科醫院竇澤夏醫生通過宏基因組檢測及刮片細胞學檢查,確診了罕見的微孢子蟲性角膜炎,經局部治療后病情快速緩解,展現出了精準識別能力。同時,暨南大學附屬東莞愛爾眼科醫院葉健章醫生與福州愛爾眼科醫院莊靜強醫生的研究均證實,胰島素滴眼液治療伴有糖尿病的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及難治性角膜上皮損傷效果顯著,且無不良反應,較自體血清更具優勢。
在干眼管理這一慢病管理領域,愛爾眼科有著體系化的布局。2015 年設立干眼門診,2021 年升級為 “干眼診療門診”,截至 2025 年 5 月,已在全國 530 家醫院設立,由眼科醫生、理療師等組成專業團隊,提供分型診療服務。其年均強脈沖光治療量超 15 萬人次,還參與編寫了我國干眼診治專家共識,2020 年發起 “1010 干眼關愛日”,構建了慢性病防控體系,并出版了首部干眼科普漫畫書及英文版全球發行。
愛爾眼科在本次年會上展示的成果,充分彰顯了其在角膜病領域的領先地位,也體現了社會辦醫在眼科醫療服務方面的專業積淀,為推動眼科醫療服務向精準、高效、普惠方向發展樹立了創新標桿。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