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氣土”協同治理筑牢生態根基
聚力污染防治攻堅 守護碧水藍天凈土
金山網訊 截至8月3日,鎮江高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3.4%,兩個省考斷面年均水質均達Ⅱ類,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今年以來,鎮江高新區堅定不移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聚力污染防治攻堅,聚焦重點治污領域,統籌推進“水、氣、土”協同治理,持續深入推進碧水、藍天、凈土保衛戰,為高質量發展美麗畫卷描繪生態底色。
“水、氣、土”協同治理
聯動治水。對運糧河永慶橋斷面周邊及支流河道的24個入河排口開展巡查,通過加強運糧河泵站修復工程管控,開展河水水質溯源,及時處置低水位造成的積蓄污水,通過增設河道交匯處圍堰等措施,保障區域水質。對重點排澇泵站閘內水質開展加密監測,對區域內運糧河等主要河道實施監測,24小時關注監測數據變化。建立防范汛期水質波動會商機制,制定綜合整治方案,推動解決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的突出問題,形成汛期水污染防治工作合力。
精準治氣。全面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五大專項行動”,強化“微環境”整治,全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鎮江高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組織開展6次專項整治行動。大力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減排,年度16個大氣工程項目已完成13個。強化“兩禁、一管”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公安、應急管理部門和蔣喬街道多次聯動,開展秸稈禁燒巡查、流動攤販油煙管控、周邊餐飲油煙專項整治等工作。針對夏季夜間戶外燒烤高發時段,聯合成立十余人的巡查隊伍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高標準嚴格管控揚塵治理,高新區攻堅辦對在建工地、港口碼頭、工業企業等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嚴格落實各項降塵措施;為有效應對臭氧污染,在高溫天氣采取加冰措施延長霧炮作業時間,對重點區域內道路增加沖洗頻次,每天不低于12次。強化移動源污染整治,聯合交警部門加強柴油貨車禁行區管理,對揚溧高速改擴建工程帶來擁堵的戴家門橋、京江路、長江路強化疏導,常態化開展尾氣檢測工作,共計抽測柴油車尾氣235輛。
科學治土。完成金華氧氣廠及德意麗涂料廠土壤狀況調查。46家企業納入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其中重點監管的危險廢物年產量100噸以上企業5家;納入小微產廢單位收集系統的企業35家。1月至7月共處置危險廢物1108噸。工作人員常態化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檢查,共抽查15家單位,發現各類問題35個,目前正在推進問題整改工作,確保所有問題整改到位。
突出環境問題高效整改
梳理問題清單,逐條落實整改。根據省、市相關問題整改及銷號工作要求,鎮江高新區系統梳理、建立各類各項督察交辦問題清單,逐一明確責任單位、整改措施,制定整改方案,定期調度整改進展,切實推動各項突出環境問題高效整改到位。目前,高新區涉及的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5件信訪問題,4件已辦結,1件階段性辦結。第二輪省環保督察8件信訪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銷號;21個反饋問題9個已完成整改銷號,其余將按整改期限申請銷號。群眾“房前屋后”8個交辦問題、4個舉一反三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
壓緊壓實責任,緊盯閉環銷號。鎮江高新區以現場督導加座談交流的形式不定期調度央督、省督及各類環境問題整改進展,要求各部門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擰緊責任鏈條,密切溝通、通力合作、聚焦重點,堅決把問題改徹底、改到位,確保工作成效經得起檢驗、讓群眾滿意。
堅持舉一反三,健全長效機制。堅持將“當下改”與“長遠治”相結合,深入剖析原因、查找根源,既要解決當前存在的具體問題,也要注重源頭治理,達成“整改一件、解決一類、惠及一片”的實效。同時,持續開展各類排查整治工作,始終堅持舉一反三,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真正讓人民群眾在問題整改中看到變化、感受到成效。
多措并舉開展環保宣傳
強化宣傳引導,提升環保意識。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環保政策法規和生態保護知識。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村(社區)微信群等平臺,推送環保工作動態、環境保護知識、秸稈禁燒政策、大氣管控要求等內容;線下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手冊、組織志愿活動等方式加大宣傳,切實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增加群眾互動參與。
聚焦重點領域,開展專題宣傳。通過企業、社區、廣場電子屏進行環境保護類節日宣傳。多部門聯合舉辦“六五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每月開展環保志愿服務活動,仔細清理打掃轄區公園、小區、公廁和垃圾回收站等地點,徹底清除衛生死角。
強化輿論引導,回應群眾關切。完善各類環境風險應對機制,有效提高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水平,及時有效辦理群眾反饋問題,耐心為群眾答疑解惑。針對疑難工單,聯合相關責任部門開展協調會,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身邊事,主動協調、正面引導。今年以來,共受理12345平臺環境信訪投訴件52件,已全部辦結,辦結率達100%。( 通訊員 王蓉 記者 姜萍)
責任編輯:臧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