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中醫院骨傷科成功開展微創截骨保膝術
微創+截骨,復活膝上青春
金山網訊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并經受著持續的磨損。
近日,一位來自江蘇省淮安市57歲的祖阿姨,多年來被雙膝關節疼痛折磨的痛不欲生,畸形日益加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輾轉求醫,保守治療收效甚微。經朋友介紹,慕名來到鎮江市中醫院骨傷科王春秋主任門診就診。王主任接診后并未急于給出常見的關節置換方案,而是進行了極為嚴謹細致的評估。通過全面的體格檢查、力線測量以及影像學分析,王春秋發現祖阿姨的疼痛主要源于下肢膝關節關節炎,雙膝關節內翻畸形,而軟骨狀況尚好,韌帶功能也基本穩定。
“當被確診是‘膝骨關節炎’時,很多患者及家屬會首先想到‘換膝’……其實,隨著診療理念和手術技術的更新進步,骨科治療已從傳統的‘大刀闊斧’方式轉向了更為精準的‘精雕細琢’方式。”王春秋表示。王春秋強調:保膝手術,保的是膝關節的自然運動方式(自身韌帶所引導的)和關節自身的本體感覺,也就是保護每個膝關節獨一無二的自然屬性,即在最大程度上保留膝關節的自然功能。
據了解,保膝治療也有階梯治療方案,比如輕癥時,可通過功能鍛煉、藥物的輔助進行治療,但有些患者會合并膝關節外翻、內翻畸形,從而引發力線不正常,導致關節負重的不均勻、疼痛。以往醫師會采用關節鏡進行清理,沒有從根本矯正肢體力線,短暫恢復后,受力不均,依舊會疼痛。
王春秋建議,當發現畸形,尤其是中年患者,關節炎沒有發展到四期的嚴重程度時,建議選擇進行截骨矯形手術。結合前期查體,患者祖阿姨屬于雙膝關節內翻畸形,其畸形主要集中在股骨遠端。王春秋介紹,根據患者的評估情況,決定對患者采取雙膝保膝治療,先用關節鏡進行雙膝關節清理,對關節里已剝脫的軟骨和碾碎的半月板進行修整、清理,而后在外支架輔助下通過微創低能量截骨進行精準截骨矯形,恢復下肢力線,最后再通過小切口,插入鋼板完成截骨后固定。值得一提的是,術中患者雙下肢的出血量僅50毫升。
據王春秋介紹,相較于傳統手術,該項手術主要有三處優點:一是微創,不需要軟組織剝離,出血量少;二是術前有規劃,術中有實時監控調整,能夠確保截骨角度達到規劃目標,真正做到精準截骨;三是不使用電鋸的低能量截骨,能夠做到不破壞截骨周圍軟組織、骨膜,術后截骨端的愈合率更高。一般保膝手術后效果可以維持10年以上,對于60歲左右的患者,保膝術后基本上不需要再行關節置換。
目前,祖阿姨恢復良好。祖阿姨的微創手術,是精準醫療與醫患互信的勝利。它生動詮釋了在關節外科領域,并非所有疼痛都指向“置換”這一唯一方案。鎮江市中醫院骨傷科團隊,正以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對前沿保膝理念的堅守,為更多膝關節早、中期患者點亮“保膝”的希望之光,守護他們用原裝關節行走、奔跑的自由。(通訊員 景驍軼 記者 張明 邱晨露)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