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中心 鎮江新聞 鎮江新聞 - 區域

    揚中八橋鎮萬福村送出第269個兵

    流淌了71年的“兵脈”為何依然滾燙

    2025-08-13 08:14

    金山網訊 “媽,我在部隊一切都好!”日前,揚中市八橋鎮萬福村42組青年王思然在部隊給母親打來電話。今年3月份應征入伍的他,是萬福村自1955年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頒布實施以來送出的第269個兵。

    從艱苦年代的“好兒郎就應去軍營”到新時代的“大學生優先入伍”,在這個僅千余戶的小村莊,流淌了71年的“兵脈”為何依然滾燙?

    黨建引領,點燃送兵接力的“紅色引擎”

    71年風雨兼程,萬福村的送兵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價值觀念的沖擊、家庭顧慮的加重、時代環境的變化,都讓一代代萬福人面臨著不同的考驗。

    1955年開始,首任村黨支部書記施賢友先后將兩個兒子、一個孫子送上了戍邊征途;1986年,老支書黃克華力排眾議,將獨生子黃振鵬送入前線部隊;2014年,現任黨委書記范永華說服家人,讓讀大學的侄子范鑫休學參軍,帶動3名青年應征入伍……71年來,14任村黨組織負責人交接時必談國防,“支書家先上”的示范效應,讓“國防責任”成了刻進骨子里的村魂。

    不僅如此,黨員的先鋒作用更是點燃從軍熱情的火種。“我是共產黨員,我不帶頭誰帶頭!”農民黨員徐玉珍耐心說服母親,將弟弟送上戍邊之路。在黨員帶動下,村里“一家三代從軍”“連送四子入伍”的故事不斷涌現,形成“黨員帶群眾、群眾跟黨員”的良性循環。

    如今,每年新兵一送走,村干部立即著手下一年摸底,做到“適齡青年底數清、思想動態明”。這種“年年抓、抓年年”的制度安排,這種從“被動響應”到“主動對接”的方式轉變,得以讓保家衛國的“兵脈”不竭。

    全民共育,織密崇軍優待的“保障網”

    7月26日,在村委會的服務大廳,前來體檢的退役軍人絡繹不絕,“村兩委”特邀當地醫療專家和紅十字志愿者,為全村退役軍人和村民開展健康義診、免費理發、舊物修理等服務。這份來自黨和政府的尊重與關愛,讓在場的退役軍人倍感溫暖和自豪。

    國防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全村人的責任。近年來,萬福村打好“情感聯結+服務保障”組合拳,構建起“雙向奔赴、共育共興”的堅實根基——

    村里組建“兵媽媽宣講團”,用最質樸的語言把忠誠、勇敢、奉獻的家風代代相傳,讓國防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兵媽媽圍聊會”上,不同行業及年齡段的“兵媽媽”和軍嫂圍坐在一起,她們動情的講述,讓軍人的品格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正月初一,軍屬家門早早被叩響,村干部帶著春聯與問候登門;新兵啟程,鑼鼓喧天中全村老少夾道歡送;老兵返鄉,迎接的掌聲比鞭炮更響亮……

    2015年,萬福村還成立了鎮江市第一家村級雙擁服務社,176名志愿者常年為涉軍家庭開展助耕、慰問、扶弱幫困、生活照料等服務,并為每名退役軍人建立專屬的動態檔案,第一時間跟蹤落實優撫政策。“我們要把‘一人當兵、全家光榮’落實到‘當兵一次、受益終身’,用心用情保障,讓應征青年無后顧之憂、現役軍人可安心服役、復轉軍人能有所作為。”范永華說。

    精神賡續,握緊新時代強軍“接力棒”

    1957年,一位薛姓村民曾不舍兒子離家,老支書帶他立于碑前,指著英名問道:“這碑上,可有舍不得?”他沉默良久,此后接連送三子入伍。這座聳立于村北的渡江戰役七烈士紀念碑,是萬福人永恒的精神坐標。每年新兵入伍前在此宣誓,也成為萬福村最莊嚴的儀式。

    晨光中,步入村委會旁占地50余畝的擁軍園,隨處可見國防教育標語。精心維護的“榮譽墻”上,269位“萬福兵”的名字熠熠生輝。博士軍官虞江、武警教授施彩虹等優秀軍官的故事激勵著后來者,更凝聚向上之力;“最美兵媽媽”任艷從軍嫂到“兵媽媽”的蛻變,讓更多家庭理解“軍人的榮耀背后是付出”。作為愛國主義宣傳教育陣地,近5年來,該園接待參觀學習5000多人次,讓國防教育走出村莊、輻射更廣。

    作為江蘇省“心系國防模范村”、江蘇省唯一獲得“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稱號的行政村,萬福村的制度保障讓送兵“不斷線”,而紅色精神更讓擁軍“不停步”。二者的深度結合,讓萬福實現“黨群同心、擁軍興村”的久久為功。(記者 謝勇 通訊員 儲楠 楊蝶飛

    記者手記

    一座村莊的家國情懷

    謝勇

    萬福村,這個長江小島村落完成了延續71年的莊嚴儀式。從1955年至今,269名萬福子弟身著戎裝奔赴軍營。這份堅守不僅是鄉村版的國防教科書,更折射出普通中國人最質樸也最深厚的家國情懷。

    萬福村的可貴,在于將宏大的國防敘事轉化為可觸摸的鄉土實踐。14任書記接力踐行的“頭雁效應”讓“當兵光榮”從口號變成了刻在村民骨子里的價值認同。在這里,國防不是遙遠的新聞,而是鄰家少年的成長蛻變,是兵媽媽們驕傲的淚水。

    更動人的是其構建的“全鏈條崇軍生態”。“兵媽媽宣講團”用親身經歷講述軍旅故事,雙擁服務社為軍屬解決實際困難,擁軍園里的渡江戰役七烈士紀念碑,讓紅色記憶成為最好的征兵動員令。這種浸潤式教育,使參軍報國從“任務要求”升華為“價值自覺”。71年無一年中斷的送兵記錄,正是這種自覺最有力的證明。

    在價值多元的今天,萬福村的實踐提供了深刻啟示:家國情懷從來不是抽象概念,它藏在代代相傳的約定里,體現在黨員干部的率先垂范中,扎根于對奉獻者的尊崇里。當更多地方能像萬福村這樣,把國防教育融入日常、把擁軍優屬落到實處,就一定能更好匯聚起強國強軍的磅礴力量。

    責任編輯:臧一凡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欲色欲www|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又大又粗又爽a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五月天婷婷| 在线观看日韩一区|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欧美kkk4444在线观看| 人人添人人妻人人爽夜欢视av|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天天| 国产破处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成+人+黄+色+免费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 欧美日本高清在线不卡区| 免费日韩三级电影| 足恋玩丝袜脚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无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在线动漫|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深夜影院一级毛片| 十七岁高清在线观看|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 国产真实女人一级毛片| 99riav视频国产在线看| 小sao蹄子你好sao啊| 丹麦大白屁股hdxxxx| 暖暖在线日本免费中文|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合久久伊人| 吃奶摸下的激烈免费视频播放 | 69无人区卡一卡二卡|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 日本特交大片免费观看| 九九热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法国女人与动zozoz0z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