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牌樓街道“四點伴”公益暑托服務:孩子的成長樂園,家長的安心港灣
金山網訊 “家門口就能上暑托班,孩子安全,家長放心,這家門口的服務真是貼心!”近日,家住京口區四牌樓街道的張媽媽提起“四點伴”公益暑托服務,連連點贊。就讀四年級的孫同學更是開心地說:“以前暑假只能在家里玩,現在家門口就能和小伙伴做實驗、學音樂,太有意思啦!”
如今,扎根社區的暑托班,正以“在家門口辦服務”的初心,成為孩子們的成長樂園、家長們的安心港灣。
把高校資源“牽”進社區
四牌樓街道把高校資源“牽”進社區,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知識的廣度。
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志愿者帶著3D打印機走進社區活動室,三年級的楊同學舉著自己做的小機器人模型歡呼:“不用走遠路,在家門口就能當‘小發明家’,太酷啦!”文學院志愿者開設的漆扇制作課上,孩子們的作品掛滿了社區展示墻,傳統文化的韻味在家門口悄然流淌。物理學院劉老師的磁懸浮實驗桌前,六年級的史同學瞪大眼睛驚嘆道:“原來科學離我們這么近!”
截至目前,20余場校地合作課程讓150余名孩子在家門口的課堂里開闊眼界,暑期生活因“近”而精彩。
文化服務“走”進孩子生活
依托團市委“民生微實事”項目,優質文化服務沿著社區的小路“走”進孩子們的生活。
志愿者在社區教室里手把手教寫字:“你們看,‘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就像子女要承托、尊敬長輩,這是咱們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家風。”青年二胡教師邵老師的弓弦聲從社區活動中心飄出,《茉莉花》的旋律讓孩子們喜歡上民族樂器。原創音樂人莊老師的音樂課上,五年級的張同學抱著尤克里里笑著說:“在家門口學會的新歌,我要唱給鄰居奶奶聽!”
據悉,24場文化課程吸引190余名孩子參與,讓筆墨香、樂聲韻在家門口的課堂里自然浸潤,滋養童心。
社企合力溫暖“送”到家
南京銀行的工作人員提著文具套裝走進社區時,孩子們的歡呼聲差點掀翻屋頂。“這些鉛筆、本子,都是家門口收到的禮物!”四年級的李同學邊說邊拿起易拉罐做手工,在“低碳課堂”上,孩子們用廢舊物品創作的臺燈、小船擺滿了社區角落。“在家門口學環保,我知道了垃圾也能變成寶貝!”涵涵同學的話道出了大家的收獲。2次社企合作活動,讓20余名孩子在家門口感受公益溫暖,這份“社區搭臺、企業出力”的模式,讓愛心在家門口持續傳遞。
從社區活動室里的笑聲,到家長接孩子時的笑臉,“四點伴”用“家門口服務”的溫度,累計開展42場特色課程。接下來,四牌樓街道將繼續把更多優質資源“聚”在家門口,拓展非遺體驗、科普闖關等新內容,讓孩子們在家門口的每一刻都有新收獲,讓這份扎根社區的服務,成為基層治理最暖的注腳。(通訊員 丁悅 記者 林蘭)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