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莊葡萄智慧鏈護航鮮甜直達
升級的甜蜜正奔向千家萬戶
金山網訊 立秋時節的句容茅山丁莊萬畝葡園,累累果實。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房經貴手持傳感器布點圖紙,與合作聯社技術人員一同穿梭在智能大棚間。“根系監測要全覆蓋,水肥管道需精準匹配滴灌系統。”他指著規劃區域詳細講解方案細節。隨著丁莊葡萄種植的科技升級正式啟動,一幅智慧農業的藍圖正在田間地頭鋪展。
“丁莊紫”葡萄。
這份醞釀中的甜蜜升級,是丁莊葡萄產業蓬勃發展的新力量。在葡萄產業研究院基地,院長芮東明仰頭輕輕托起一穗紫玉般的果實,陽光照射果面折射出寶石般的光澤。“十年磨一劍,早熟、串型美、風味獨特,這就是我們的‘丁莊紫’。”他自豪地介紹。卓越品質不僅征服了味蕾,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百果園南京區域負責人現場品鑒后,當即拍板包銷明年的全部產量。
支撐這份甜蜜與市場信心的,是一支扎根田間的科技力量。由芮東明研究員領銜的專家團隊常年活躍在丁莊的葡萄園,從冬春田管到夏秋收獲,全程提供無縫跟蹤服務,讓葡農們由衷感嘆“現在想種不好葡萄都難”。
作為全國葡萄種植的標桿,丁莊從未停止攀登新高度的腳步。近年來,通過持續培育新品種、引進智能化管理系統、改良土壤等舉措,丁莊葡萄的品質與效益不斷躍升。2024年,丁莊葡萄產業研究院攜手南京農業大學建成句容葡萄科技小院,致力于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示范推廣,搭建起“零距離指導、零時差響應、零門檻學習、零費用服務”的“四零”服務平臺,讓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直接在農民的葡萄園里“開花結果”。目前,基地已成功引進培育出“丁莊紫”“紫金紅霞”等40余個葡萄新品種,多個品種正逐步推廣,持續鞏固和提升了丁莊葡萄的核心競爭力。
在介文葡萄園,葡農劉波指尖輕觸手機屏幕,百米外的大棚薄膜徐徐展開。“從前全家凌晨就得搶著拉膜,現在躺著就能搞定。”劉波笑著展示太陽能自動卷膜系統帶來的改變。不遠處,老方葡萄合作社里,水肥一體化系統正在作業。理事長方應明感慨:“父輩兩人一天才能施肥一畝地,現在這套系統一小時就能輕松完成十余畝!”
面對避雨栽培模式下大棚水肥管理繁瑣且難以精準把控的挑戰,丁莊的科技探索步履不停。以房經貴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正引入智能化解決方案。通過建設智能葡萄大棚,結合傳感器、物聯網等技術,打造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種植方式。“根據不同生長時期、不同品種的精確需求,通過主機參數進行科學調控,可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從而培育出更優質的果實。”房經貴表示,丁莊的葡萄種植在科技加持下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工作人員正在打包葡萄。
銷售環節也充滿“智慧”。走進合作聯社的分揀中心,自動化生產線正高效處理著“私人定制”訂單。每一盒葡萄經過智能稱重、貼上帶有溯源信息的“電子身份證”標簽后,發往全國各地。“丁莊葡萄能有今天的規模和品質,核心在于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合作聯社理事長陳玲如是說。今年,合作聯社進一步深化與電商平臺的合作,成功將葡萄銷售版圖擴展至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
展望未來,陳玲表示,將繼續以丁莊葡萄產業研究院和科技小院為重要抓手,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邀請國內外知名葡萄專家在土壤改良、產量控制、病蟲害防控等關鍵環節為葡農進行示范指導,推動丁莊葡萄從江南小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今年下半年,‘丁莊紫’新品種將在合作聯社基地率先試種,并計劃逐步推廣至萬畝葡園,讓科技‘澆灌’的甜蜜持續奔向千家萬戶。”(記者 朱浩 滕慶海 通訊員 劉洋 李凌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