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打造“商”“消”共融雙優新格局
“市場監管部門辦事效率高,始終站在消費者角度解決問題,實實在在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廣東消費者任先生在經歷跨省消費糾紛調解后,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點贊。原來,任先生購買了鎮江某機械公司的臂架泵,在使用后發現效果不佳,懷疑質量問題就發起投訴。市場監督管理局迅速響應,經過十余次耐心溝通,最終在3個工作日內為任先生挽回損失8800元。這起消費糾紛的妥善處理,是該局在維護商家與消費者利益中尋求平衡的縮影。
近年來,市場監督管理局直面“優化營商環境”與“保障消費環境”兩大任務,圍繞投訴舉報工作破題,努力打造“商家安心經營、消費者放心消費”的雙優發展新格局。
精準施策,過濾職業舉報讓企業輕裝上陣謀發展
今年初,丹徒區某寵物用品公司遭遇多起涉嫌虛假宣傳的舉報,執法人員敏銳地發現,舉報內容高度雷同,且舉報人并未實際購買相關產品,因此存在明顯的職業索賠嫌疑。經核查,企業宣傳用語屬網絡常見表述,產品功能也符合宣傳描述,最終依法作出不予立案決定,幫助企業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
面對職業舉報對營商環境的不良影響,市場監督管理局打出“專業研判+源頭治理”組合拳。一方面,建立“靶向式”能力提升機制,開設“周末大講堂”,各科室負責人通過典型案例宣講、開展“合法維權法律邊界”專題研討,鍛造執法人員專業研判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專題培訓12場次,惠及執法人員140余人,有力推動了執法工作由“經驗驅動”模式向“專業引領”模式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開展“風險清源”行動,深度挖掘近三年來投訴舉報數據,梳理出廣告宣傳、食品標簽等10個高頻風險點。針對這些風險點,開展防范職業索賠專項培訓6期,上門指導68戶次,累計指導企業整改廣告表述歧義、標簽不規范等問題200余處,有效消除了潛在的舉報風險。如今,職業舉報數量同比下降39.1%,牟利性職業索賠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市場主體輕裝上陣的發展活力顯著增強。
聯動執法,高效消費維權讓群眾訴求事事有回音
“從舉報到查處僅用1天時間,這樣的效率讓我們消費者太放心了!”在某超市假冒白酒查處現場,舉報人吳先生對執法效率連連點贊。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酒廠鑒定團隊,從接到舉報到完成現場檢查、證據固定、鑒定認定等全流程處置,高效協同的執法鏈條讓違法者無處可逃。
針對此類專業性強、技術門檻高的投訴舉報,該局積極聯合公安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司法局等相關部門,在煙酒類商品真偽鑒定、產品質量爭議等專業領域,引入第三方權威技術支撐,形成了“行政監管+企業鑒定+司法協同”的多部門聯動機制。這種“線索互通、鑒定同步、執法聯動”的全流程閉環,大大縮短了投訴舉報處理時間。這套聯合執法機制跑出了維權“加速度”,將消費投訴平均辦結時限壓縮至5個工作日,實現維權效率大躍升。
共治共享,搭建溝通橋梁讓營商消費環境共繁榮
“手機變砝碼”治“鬼稱”、假冒商品現場辨別、農產品快檢測農殘……在今年“3?15”活動現場,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專業檢測設備搬到群眾身邊,1200余名市民親身參與農殘檢測和真偽辨別,“看得見、摸得著”的維權體驗讓消費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以前覺得維權很復雜,現在知道遇到問題該怎么辦了。”參加活動的張大爺笑著說。
近年來,市場監督管理局著力打造“消費維權前沿陣地”,在大型商場、超市、企業、市場、旅游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設立46個基層維權站點,初步構建起基層消費維權網絡體系。該局還借助全國12315平臺,完善在線消費糾紛解決(ODR)機制,使消費糾紛處理實現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同時,開展“星級藥店”“誠信經營示范藥店”評比活動,健全誠信檔案與信用等級管理。據了解,今年企業主動參與消費維權同比增長30%,可見“商”“消”之間的關系從“對立博弈”走向“協同共治”的積極變化。
今年以來,丹徒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累計辦理咨詢、投訴、舉報1702件,按期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96.5%,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9.5萬元,實現了營商環境與消費環境的協同優化。市場監管部門對“商”“消”共融雙優新格局的不懈探索與實踐,正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巫濤 方穗)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