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動平山,繪“融城”新卷
金山網訊 走進潤州區官塘橋街道平山村安置小區,道路整潔、設施齊全。老人們在黨群服務中心開心地聊天,孩子們在健身廣場上嬉戲玩耍。這個從拆遷安置村發展起來的新型社區,如今正以黨建為引領,在城鄉融合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
近年來,平山村黨委通過思想鑄魂、機制創新、先鋒示范“三位一體”工作法,推動社區黨員從“村民”到“市民”的轉變。
“以前總覺得拆遷后沒了土地就沒了根,通過‘融城微課堂’學習,明白社區就是咱新的家。”老黨員朱祥林的感慨道出了許多黨員的心聲。平山村黨委精準把握黨員思想動態,實施“雙軌賦能”工程。一方面構建“云端+實體”教育模式:“云端”依托網絡平臺開設“融城微課堂”,定期推送城市社區治理、法律法規等課程,累計發布學習資料200余期;在安置小區“驛家人”黨群服務站開展專題講座,600余人次在“‘典’亮生活”“安全能力提升”等課程中提升素養。另一方面通過“融城大討論”,黨員們帶頭破解物業管理、電動車充電等城市治理難題,在思想碰撞中完成從“鄉村思維”到“城市意識”的跨越。
“雖然常年在外打工,但村里的組織生活從沒落下過。”青年黨員廖靜通過微信黨支部參與組織生活后點贊道。平山村黨委推行“村社聯動”組織生活制度,對跨區域居住的黨員實行“原村黨支部+安置社區臨時網格黨小組”雙重管理,通過主題黨日聯辦、組織生活輪值等方式,確保教育不斷線。“參加志愿服務既能積分,還能兌換服務,這勁頭更足了!”黨員邵斌展示著自己的“積分銀行”卡。社區推出積分管理制度,對黨員參與社區服務量化評分,激發了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的動力。
村黨委堅持把安置社區作為黨員作用發揮的“主戰場”,構建“示范崗+攻堅隊+調解團”的立體服務網絡。設立“黨員示范崗”90余個,黨員在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工作中亮身份、做表率,成功化解鄰里糾紛、物業矛盾等60余起。如今,黨員帶頭、群眾跟上,一幅“融城同心、治理有序”的新圖景正徐徐展開。(記者 孫晨飛 通訊員 鮑麗嬌)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