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遠跟黨走
——鎮江市優秀退役軍人代表事跡宣講摘編
【前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重要論述,加強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引領,激勵退役軍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辦了“老兵永遠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生動展現了我市退役軍人在各個領域、各條戰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默默奉獻、建功立業的優秀品質。現摘選5位退役軍人宣講內容刊發如下:
羅金芳
(鎮江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獲得“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從武裝部槍彈庫的守護者,到工兵團地爆連的戰士,再到公安特警的排爆手,35年來,我始終與“爆”為伴,先后與3767枚爆炸物打過交道。我深愛著這份崇高的事業,無怨,無悔。
2016年6月,句容和丹徒先后發現2個可疑包裹,里面的木盒是裝滿了玻璃碎片的拉發式爆炸裝置。領導和同事都建議用水炮摧毀。為了提取指紋偵破案件,我不顧危險,一根根剪斷引信,最終手工拆除。2018年3月,丹陽一家牙科診所地下挖出一個“軍火庫”。我蹲在坑里,用鏟子小心挖,用手指慢慢摳,5個多小時不敢變換姿勢,拔拉出手榴彈、迫擊炮彈和榴彈頭等107枚。2018年7月,鎮江江邊發現一枚1.7米長、引信完好的航彈,一旦爆炸威力可達300米。我脫下防爆服,先用鋼絲繩小心翼翼地箍住航彈兩頭,然后指揮吊車起吊。在起吊過程中,我用手緊緊扶著炸彈,確保絕對平衡,防止突然爆炸,度過了人生中最漫長的60分鐘,直到把航彈平穩放在危險物品運輸車上。最后,我一人駕車離開。這些年,我帶著團隊先后參與19次國家級重大活動安檢搜排爆工作,搜出違禁物品1700余件,排除隱患230余處。
今年4月,我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習近平總書記在表彰大會上寄語受到表彰的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要珍惜榮譽、保持本色,繼續努力、再立新功。我將永遠跟黨走,哪怕前路布滿荊棘,依舊義無反顧,追求天下無“爆”,守護群眾安寧。
朱小龍
(句容市邊城鎮青山村黨總支書記,獲得江蘇省第三批“千名領先”村書記等榮譽,在江蘇省第二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中榮獲三等獎)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無論身在何處,軍裝是否在身,我心中永遠鐫刻著八個大字:聽黨指揮,忠誠于黨!
青山村曾經是一個靠山吃山的小村莊。村民們長期以采石為生,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2017年,鎮江市實施西南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青山村關停采石場,集體經濟一度陷入困境。我帶領村“兩委”班子轉變思路,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土地流轉、科學規劃,打造了2600畝櫻花觀賞園、300畝景觀造型園等,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景觀造型黑松”項目獲得全省第二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鄉村振興賽道三等獎。同時,爭取資金,修建道路,安裝路燈,改造危房,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利用村中千年銀杏樹、百年老古井等資源,建設化石科普館,將其打造成科研和研學基地;修建村史館,修復古戲臺、古街、古廟、古井等,讓“青山八古”與生態農業交相輝映。這些不僅帶動了旅游業發展,也為村民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推動青山村向生態旅游示范村目標邁進。2025年,青山村創成第七屆全國文明村。
作為老兵,我將繼續發揚“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把軍人的擔當和責任融入鄉村振興事業,帶領村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揮灑汗水,在綠水青山間追逐夢想,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陸軍
(潤州區“兵潤朱方”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負責人,獲得江蘇省“雙擁先進個人”、鎮江市“優秀退役軍人創業之星”等榮譽)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志愿者,我帶領一隊人,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在志愿服務道路上書寫著屬于退役軍人的榮光。
我們服務國防,每年走進幼兒園、中小學、高中和大學開展國防教育,打造的南徐小學少年軍校已成為鎮江國防教育的特色品牌;做好役前訓練工作,幫助準新兵提前適應部隊生活,每年為部隊輸送優質兵源。我們服務社會,每月走進社區為老人和留守兒童宣傳安全知識,逢年過節為家庭困難孩子送上學習生活用品;去年7月,長江洪水肆虐時,隊員們寫下“洪水不退,我不退”請戰書,日夜堅守在巡堤一線。我們服務軍人,開展“新兵守國·老兵守家”活動,和邊海防現役軍人結對,幫助他們家庭解決實際困難,讓新兵們安心服役;與生活困難退役軍人結對幫扶,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從橄欖綠到志愿紅,變的是顏色,不變的是信仰;從手握鋼槍到傳遞溫暖,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初心。“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出現在哪里”。我們將初心不改、步履不停,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人宗旨。
陳偉
(南師大中北學院學工處處長、人武部部長、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獲得江蘇省優秀共青團干部、南師大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在教師崗位上,我當好黨的政策的宣傳員、激勵青年成長的引導員,引領青年學子一起跟黨走。為鼓勵適齡大學生應征入伍,我將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改編成《新時代大學生從軍歌》,攝制成MV,編排成歌舞節目,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好征兵宣傳。原創的歌曲獲評省“紫金杯”優秀獎,編排的征兵主題晚會和訪談節目在中央電視臺有關頻道播出。隨著學校退役士兵大學生人數逐步增加,我推動學校在鎮江市率先探索設立退役軍人服務站,構建“一站一微一崗一家一支部”的“五個一”服務保障體系,為退役士兵大學生打造溫馨家園。
從農村青年到一名軍人,再到人民教師,一路走來,我始終銘記黨的培養。我和青年學子們分享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黨恩化動力,逐夢有方向。
我來自農村,后來參軍入伍,退役后考上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法學專業,畢業后留校工作。無論是當年在部隊,還是如今在學校,我都始終牢記,黨旗所指,軍旗所向;黨的話就是方向,黨的號召就是行動命令。
張廣平
(丹陽市曲阿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服役時榮立三等功3次,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獲得退役軍人事務部領導肯定)
“聽黨指揮”是一位軍人最高的行動準則。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和如今的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對我來說,“聽黨指揮”就是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退役軍人工作的重要論述,用心用情用力為退役軍人做好服務。
我堅持精準服務“零距離”,無論是政策咨詢、權益維護、困難幫扶,還是組織關系轉接、優撫待遇落實、醫療養老對接,都竭力為老兵提供便捷、高效、溫暖的服務。一名退役軍人曾是舉重運動員,退役后自主就業,我積極協調,將其推薦至中學擔任體育代課老師。今年6月,她成功考取外地事業編制,擔任舉重教練員。我堅持搭建平臺“助發展”,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就業招聘、創業指導等活動,引導老兵參與社區治理、應急救援、國防教育志愿服務,堅決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2023年多方聯系外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為1名老兵追回欠款。我堅持思想引領“聚兵心”,定期組織開展學習交流、主題黨日、紅色教育等活動,宣傳黨的政策,講好英模故事,傳遞正能量,把退役軍人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夯實“離軍不離黨、退役不褪色”的思想根基。
聽黨話,是我們的政治靈魂;感黨恩,是我們的情感基石;跟黨走,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我將繼續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以優異成績為黨旗增輝添彩!
【后記】
一朝軍旅路,畢生寫忠誠。這5名退役軍人中,有的35年從事排爆工作,守護城市平安;有的是“兵支書”,助力鄉村振興;有的是“兵隊長”,帶領隊員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有的是“兵教師”,引導青年學子成長;有的既是退役軍人,又是退役軍人工作者。他們的事跡告訴我們:軍人本色,不在于穿不穿軍裝,而在于心中是否永遠裝著黨和人民。希望全市退役軍人學習他們的優秀事跡,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在各個領域、各條戰線上永葆本色、再立新功,成為黨的事業的推動者、時代主旋律的弘揚者、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為中國式現代化鎮江新實踐作出應有貢獻。(記者 謝勇 通訊員 汪宏橋 戴喬一)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