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合意”服務助企“輕裝快跑”
無事不擾減負擔 有求必應賦動能
金山網訊 “我們提出擴建需求后,丹陽市政府第一時間協調解決用地問題。今年研發中心、醫用內窺鏡光學元件新廠房、先進光學技術中心都能投入使用。”在不久前的一次專題座談會上,丹陽丹耀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點名表揚政府的給力服務。他說,優質的營商環境是企業加大轉型升級的底氣和信心所在,是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
眼鏡,丹陽制造的“實力擔當”:從手工作坊起步,到如今形成集設計、生產、銷售一體的產業鏈條,集聚相關企業近2000家,年產鏡片4億副、鏡架1億副。其中鏡片占全國生產總量70%,世界生產總量50%。
發展“硬實力”背后,“軟實力”支持功不可沒。在此過程中,丹陽市聚焦“丹舒心”營商環境品牌建設,以企業體驗思維重構服務,深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而這只是一個縮影——自2021年起,鎮江市持續打造“鎮合意”優化營商環境品牌,每年出臺行動方案,堅持問題導向,以“用戶思維”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鎮合意”營商環境。
在鎮江市今年一季度營商環境滿意度調查中,“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是企業點贊最多的選項。而就在去年三季度調查時,“推行聯合監管,完善‘綜合查一次’制度,降低檢查頻次”還是企業針對營商環境提升選擇最多的選項。短時間內何以發生如此大變化?
“企業的期盼和建議,就是營商環境提升的方向。”市發改委法規處處長黃偉介紹,針對企業反映的“多頭檢查”痛點,鎮江市試點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按照“無事不擾”原則,通過“綜合查一次”“觸發式監管”等6項創新,對信用良好的企業減少檢查頻次,對高風險領域實施精準監管,將27家重點企業、20項高頻檢查事項納入規范化管理。今年,鎮江市將進一步加快推廣覆蓋,形成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鎮江經驗”。
“無事不擾”正成為鎮江涉企檢查的新常態,助企“輕裝快跑”。與此同時,隨著多渠道融合,快速響應、高效辦理,有求必應則進階至一呼百應。
今年2月,鎮江市連續第3年在全市開展“惠企‘鎮’行”服務走訪行動?;?ldquo;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原則,此次專項行動在服務內容、方式和機制上進一步優化,通過部門職能整合,對服務事項進行“系統集成”,以組團式、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解決企業訴求,避免重復走訪、多頭走訪。截至3月底,3家牽頭部門聯動20多家參與部門,通過上門走訪、現場辦公等形式,服務各類企業200余家(次)。
江蘇江洲汽車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內外飾件專業化制造的企業,近年來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快速擴充產能。但隨之而來的資金壓力也讓企業頗為苦惱。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當地政府助力下,他們順利進入“鎮江市級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推薦清單”,今年獲得了2000萬元優惠利率貸款。
去年年底,市發改委會同鎮江金融監管分局印發《市級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建立縱向聯絡、橫向協同、政策宣傳、跟蹤問效4項工作制度。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2.16萬余家企業獲授信1104.14億元,2.15萬余家企業獲貸款854.75億元。受益企業感嘆:“暢通渠道,引金融‘活水’助企發展,‘鎮合意’!”(記者 朱婕 曹源 通訊員 於敏潔)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