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閘,續寫中國水運新篇章
諫壁船閘 孫力 攝
視頻制作 孫力 錢恒
金山網訊 諫壁船閘位于長江和京杭大運河這兩條黃金水道的“十字”交匯口,是蘇南運河唯一直達通江的大型復線船閘,常年通過13個省市的運輸船舶,素有“江南第一閘”之美稱。
在諫壁閘所在的寬闊河道上,日復一日上演著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盛況。2024年,諫壁船閘全年安全開放閘次1.2萬次,通過船舶8.7萬艘次,船舶通過量連續19年破億噸。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大京口的淤廢、小京口的泥沙淤漲,重新選擇江南運河的通江主航道迫在眉睫。立項建設諫壁水利樞紐,始于20世紀50年代,其中包含諫壁節制閘、諫壁抽水站、諫壁船閘三項工程。
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禮剛告訴記者:“當時對于諫壁水利樞紐的選址共有3個條件。一是要遠離市區,選擇地勢相對平緩的通江口門;二是盡量選擇原有的通江口門故道,減少工程量;三是要與蘇北大運河隔江相望,盡量減少船舶行駛長江航段的風險。”綜合這三方面因素,專家們最終選定了地處諫壁的原有越河口,作為新的江南運河通江口。
1958年,諫壁節制閘竣工;1975年,諫壁抽水站投入使用;1976年2月,諫壁船閘開工建設,1980年12月正式通航。自此,江南運河鎮江段邁入了全新的航運時代。
“1980年到1989年,蘇南運河鎮江段原有的航道等級僅為內河六級航道,只能通航50噸級的船舶。1989年到1997年,蘇南運河鎮江段提升為內河四級航道,可以通行500噸級的船舶。”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安環科科長章昆侖告訴記者,“特別是2003年蘇南運河四級航道整治工程竣工通航后,船舶逐步向大型化方向發展,諫壁單線船閘已不能適應通航需求。目前建成通航的諫壁復線船閘,使年設計船舶通過量從原來的2100萬噸,提升至4433萬噸。”
進入新時代,諫壁船閘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21年10月,江蘇省啟動“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示范段”工程,蘇南運河鎮江段實施美化、亮化工程,將建設新江河交匯點等14個節點的觀景平臺。2023年3月,隨著省政府《關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的意見》出臺,蘇南運河“三改二”工程正式啟動,諫壁一線船閘擴容改造作為先導和控制性節點工程,被寫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拉開了全省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建設大幕。
如今,站在諫壁船閘遠眺,但見船舶如梭,汽笛聲聲,一幅現代化水運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這座承載著千年運河文明的“江南第一閘”,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未來,在新時代的航程中續寫著中國水運的輝煌篇章。(記者 孫力)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