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國好原料”良品鋪子與七縣聯動,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2025年4月28日,湖北秭歸屈原祠畔,一場以“尋味中國好原料”為主題的鄉村振興盛會拉開帷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業農村節目中心主辦、良品鋪子承辦的“尋味中國好原料暨CMG鄉村振興首發系列活動”,聯動央視、京東及湖北秭歸、洪湖、安陸、蘄春等七縣市政府,共同開啟了一場從田野到舌尖的品質溯源之旅。
這場活動不僅揭開了良品鋪子“好原料造就好味道”的產業密碼,更以“媒體公信力+產地資源+數字平臺+品牌產業化”的創新模式,為中國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可復制的“原產地經濟”新路徑。
政媒企協同:構建原產地經濟新模式
活動現場,秭歸臍橙、洪湖蓮藕、蘄春艾草等七縣地理標志產品集體亮相,成為全場焦點。湖北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劉道偉、央視農業農村節目中心副召集人靳雷、七縣主要領導及良品鋪子董事長程虹共同啟動“荊楚大地的壯闊畫卷”,象征著七縣特色原料將通過良品鋪子的產業鏈條,轉化為“舌尖上的中華名片”。
此次合作的核心,是政媒企三方共建的“原產地經濟新模式”。良品鋪子與七縣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共建原料直采基地、制定品質標準、聯合品牌推廣三大機制。以秭歸臍橙為例,良品鋪子通過“24小時從枝頭到舌尖”的供應鏈體系,將倫晚臍橙加工成橙皮吐司、臍橙粽等高附加值產品,果農收入因此翻倍;洪湖蓮藕則在良品鋪子的研發支持下,從傳統食材升級為香辣藕片、鹵藕等零食,年采購量超1200噸,全系列產品銷量突破3004萬包。
沉浸式直播:讓原產地“破圈”觸達消費者
活動當日,一場“沉浸式直播”在宜昌兩壩一峽和悅號游輪展開。這場直播打破了傳統帶貨模式,將長江三峽的壯麗風光與原產地文化深度融合。通過抖音、京東等平臺,消費者跟隨鏡頭與七大原產地“親密接觸”。洪湖市“網紅書記”趙美麗、秭歸縣“微笑書記”張梅紅等基層干部化身助農主播,與果農、達人共同推薦家鄉好物,不僅讓端午禮盒、蘄春艾草包等10余款新品首發即成爆款,更讓荊楚韻味傳遞到了更遠的地方。
品質溯源:從泥土到食品的價值躍升
好原料是產品的命門。一直以來,良品鋪子以“好原料造就好味道”作為企業信條,通過標準化和質量控制,精選好原料,打造品質化產品。以一款年銷過億的酥脆薄餅為例,其原料馬鈴薯的選定歷經4年、300余次實驗,最終鎖定山東滕州品種——其水分與淀粉比例恰能滿足酥脆口感需求。這種對原料的極致追求,正是良品鋪子“品質食品”戰略的縮影。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讓原產地資源轉化為可持續的產業動能。良品鋪子的實踐印證了這一點:通過技術反哺、標準共建與價值躍遷,企業不僅幫助七縣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更培育了區域公用品牌的全國影響力。接下來,良品鋪子將從荊楚出發,繼續走進50個原產地產區,再建10個核心原料基地,進一步打造全產業鏈價值閉環,為更多地區產業賦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產品。
從屈原故里的臍橙香,到洪湖岸邊的蓮藕脆;從蘄春艾草的芬芳,到安陸皮蛋的匠心工藝,良品鋪子在荊楚大地上的溯源之旅證明,在原產地優質資源與區域公用品牌的深度融合下,鄉村產業不僅能“破圈”,更能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從產品到品牌的完整價值鏈。
正如秭歸果農李叔所說:“以前陡坡上種的是橙子,現在種的是希望。”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