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她在這個春天順利“出倉”
市一院完成我市第二例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金山網訊 就診足跡從鎮江延伸至省內多地大醫院,供體來源從近親屬擴展到中華骨髓庫……自去年8月確診Ph陰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一種常規治療后效果極差的疾病,秦女士(化名)一直奔波在尋找延續生命方法的道路上。
今年4月8日,秦女士堅持在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做治療的決定,收獲了階段性成果——當天上午,她在連日照護自己的醫護人員和家人的陪伴下,穩步走出移植倉,轉入普通病房,進入康復觀察期。至此,她也成為繼20年前我市首次成功開展供源為中華骨髓庫的非血緣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后,第二例接收該項手術的白血病患者。
只道是尋常出血,未料竟然患上白血病
去年,秦女士發現自己無誘因下出現皮膚出血和牙齦出血,為進一步明確病因,于當年8月接受了骨髓穿刺,結果考慮為Ph陰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當時正值盛夏,但這一紙診斷,卻讓秦女士如墜冰窟。而在深入了解該疾病后,她更是緊張到不行。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進展迅速,未得到及時治療的患者常在幾周至幾個月內病危。秦女士初診時為高風險人群,常規治療效果更差。
多番打聽對比后,秦女士振作起來,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外地一家醫院,接受了兩個療程的化療,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隨后,她又回到鎮江,在市一院血液科進行了一個療程的化療,病情得到控制。
在秦女士接受治療的同時,她和家人都在積極尋找更多有效的療法。這一次,他們將希望寄托在了業內公認有效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方法——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
醫患攜手“抗白”,順利出倉迎接“新生”
市一院血液科主治醫師于迪介紹,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指將正常的造血干細胞輸注到已經衰竭,或造血功能、免疫功能被摧毀的患者體內,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一般來說,骨髓配型至少要保證5個點一致才可以考慮進行移植,即半相合,這是進行骨髓移植的最低要求,吻合的點越多,手術的成功率越高,后期的效果也越好。如果配型的10個點全部吻合,即為全相合,這是最理想的骨髓移植方案,移植后排異反應少,成功率高,但配型成功率極低。
根據統計,受者與同卵雙胞胎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成功率幾乎可達到100%,與父母之間的匹配成功率約為50%,與同胞兄弟姐妹的匹配成功概率為25%,而與非近親供者的匹配成功概率大約在二十萬分之一至一百萬分之一之間。
遺憾的是,之后參與這場“生命接力”的多位秦女士的親緣供者,均不能提供全相合的供體。就在一家人幾乎陷入絕望之際,從中華骨髓庫傳出的好消息又讓她燃起了治愈的希望——骨髓庫里有一名HLA與她完全相合的志愿者,而且按照規范程序征詢其意見時,對方表示同意捐獻。
有了“生命的火種”,秦女士想到此前在市一院有效化療的經歷,本著對醫院醫護人員的信任,她不顧家人“去外地做手術”的建議,決定就在該院迎接“第二次生命”。
3月19日,在市一院移植倉內,從中華骨髓庫志愿者血液中采集的造血干細胞被順利輸入秦女士的體內,她也沒有出現如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系統重建困難等移植常見的并發癥。4月8日,秦女士各項關鍵指征達到出倉標準,轉入普通病房,準備開啟全新人生。
每年數十例造干移植,幫助患者重燃希望之光
“造血干細胞移植分為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和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者來源主要是親緣供者、中華骨髓庫,以及臍帶血庫。”市一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錢軍介紹,該科常規開展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全相合和半相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半相合微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
近幾年來,血液科每年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數十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臍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由于術后所需造血時間是普通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一倍,因此出現感染和出血風險更大,治療難度也就更高。目前,省內能夠開展這項技術的醫院屈指可數,市一院便是其中之一。
有了技術賦能、人才加持,市一院血液科在錢軍的帶領下,不斷探索學術前沿,提高醫療水平,為我市血液病治療事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今后,科室將持續發揮血液病的精準診治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特色,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診療服務。(記者 楊泠 通訊員 孫小培 朱研)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