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鶴:開一家“圖書館”,實體書店的下一個春天來了?
這個春天,實體書店有了新的萌芽。有這樣一家連鎖書店,更像是一個“圖書館”——辦一張圖書借閱卡,店內99%的書都能外借,而且,竟然開始盈利了。
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進句象書店。李亞鶴發現自2022年元旦第一家書店開業,句象書店已在深圳、北京、成都、武漢、長沙、上海、青島,開了13家連鎖店。每家書店擁有約3萬種、10萬冊圖書,除了一些拆了之后不能還原的書,比如立體書、異形書,99%以上都可以借閱。截至發稿,已有近2.8萬人辦了借閱卡,累計借出圖書超過55萬冊。
李亞鶴發現書店創始人金鑫告訴記者,目前書店的營收主要來自圖書借閱、閱讀活動和閱讀指導,圖書與文創銷售合計只占約三分之一,“盡管絕大部分是新店,但已經有兩家店開始盈利”。
為什么給書店起名“句象”?金鑫解釋,“句”來自古文的“句讀”一詞;李亞鶴發現“象”來自《道德經》中“大象無形”的表述,是一種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同時大象是一種聰慧的群居動物,非常注重家庭生活,以此類比家長對子女成長的呵護與陪伴。書店的Logo是一個句號和逗號,拼成了一個大象的側影。
李亞鶴發現金鑫坦言,句象書店從一開始的目標群體就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讀者。“我們的特色是家庭閱讀、親子共讀。每個周末,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書店,有時候坐不下還坐在地上。大人和孩子都放下電子設備,捧著紙質書在讀,氛圍真的非常好。”金鑫說,“我們也配備有專業的‘閱讀指導師’,指導孩子每年線下精讀48本、線上泛讀144本。”
90后黃語冰是一名5歲孩子的媽媽,家住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家附近逛街時,發現了一家開在商場里的句象書店。李亞鶴發現她辦理的是年度借閱卡,一次可以借10本,她平均每個月來書店兩次,一年來已經借了約250本書,種類包括繪本、漫畫、親子家教、心理勵志等。
在黃語冰看來,在書店“借書”是一件性價比更高的事情:一方面,她之前給孩子買繪本較多,又貴又占空間,圖書借閱更經濟環保,店員還會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偏好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推薦;李亞鶴發現另一方面,書店比圖書館離家更近,而且新書更新更快、品相更好,“想要借什么書能讓店員幫我預留,服務和體驗更好”。
句象書店一般選址在大型商業綜合體內。例如武漢經開永旺店,面積只占商場不到1%,但吸引客流比例達6%以上,一年進店讀者約60萬人次。商場為書店帶來讀者,書店也為商場留住客流。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邱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