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仔深海鳀魚:從湖湘小魚到全球“藍色糧倉”的產業躍遷
在湖南平江的勁仔食品智能工廠,每天有超過1000萬包“勁仔深海小魚”從這里出發,穿越五大洲四大洋,最終抵達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手中。這條看似普通的小魚,背后是一條橫跨三大洲的現代化產業鏈:肯尼亞純凈海域的野生鳀魚,經過勁仔自建的初加工基地完成預處理,再通過冷鏈物流跨越萬里,最終在平江工廠的智能生產線上完成去頭去尾去內臟、高溫滅菌等 12 道工序,變身成為富含 DHA 高鈣蛋白的健康零食。
智能制造重構產業價值鏈
作為 “魚類零食第一股”,勁仔食品通過“原料全球化+生產智能化+產品健康化”的三位一體戰略,將深海鳀魚這一優質蛋白資源轉化為百億級產業。
走進勁仔平江工廠,智能化與數字化的氣息撲面而來。MES 制造執行系統實時監控著 500 多臺智能設備的運行狀態,實現從原料投入到成品出庫的全流程自動化。在中央控制室,工程師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可精準調控每一條生產線的溫度、濕度和殺菌參數,確保產品品質的穩定性。
在供應鏈端,勁仔的全球化布局更顯戰略遠見。2018年落子的肯尼亞初加工基地,不僅構建起“深海捕撈-本地粗加工-冷鏈運輸-國內精加工”的垂直體系,更通過源頭品控確保每批次鳀魚的DHA含量穩定超過160mg/100g。
營養密碼解鎖品類升級
中國海洋大學侯虎教授表示,鳀魚作為一類優質海洋蛋白資源,蛋白含量高達16%-20%,富含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及DHA、EP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鈣、鐵、鋅等礦物質,其他微量元素含量也尤為豐富,每100g鳀魚含160mg DHA,足以滿足成人每日所需。尤為創新的是,企業通過“整魚去臟保骨”工藝,使加工后產品鈣含量更高,打造出“高鈣高蛋白”的差異化優勢。
這種科學賦能的背后,是勁仔與江南大學、湖南省食品工程技術中心等機構的產學研協同創新。企業累計投入的70余項專利技術,通過"三減"技術(減鹽、減油、減糖)實現健康升級。
戰略定力成就產業突圍
回溯勁仔的發展軌跡,創始人周勁松的三次關鍵抉擇彰顯湘商智慧:1994年將平江醬干工藝移植至洛陽,開辟北方市場;2010年聚焦魚類零食賽道,在作坊林立時率先啟動工業化生產;2020年登陸深交所后,持續將募資投入智能產線升級。
面對全球健康食品浪潮,勁仔的“東方智慧”更顯功力。勁仔通過契合時代的發展戰略,不斷突破的創新技術,贏得了全國乃至全球消費者的青睞,展現了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助力“藍色糧倉”建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洞庭湖畔的作坊到全球化的食品集團,勁仔的蛻變折射出中國食品工業的技術實力與戰略定力。在“向海洋要食物”的時代命題下,這條“藍色糧倉”里的小魚,不僅游向了世界舞臺,更游出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中國路徑。
【廣告】 (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謝夢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