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潤模以人才強企書寫轉型升級的時代答卷
產改賦能,鑄就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金山網訊 在江蘇潤模汽車檢測裝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韓洋洋正專注調試數控加工設備。這位來自徐州沛縣的“85后”,用15年時間完成了從鄉村青年到數控精密加工“能工巧匠”的蛻變,其領銜的鋁合金材料替代等工藝為企業節約成本共27萬元。
韓洋洋的快速成長,是潤模公司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一個縮影。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江蘇省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潤模公司的產改工作堅持結合企業實際,努力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建設一流產業工人隊伍,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鍛造紅色工匠方陣
作為我市首批“智改數轉”服務商,潤模公司以“六個潤模”黨建品牌為引領,構建黨群聯動工作法。在韓洪亮勞模創新工作室,這位市勞模正帶領團隊攻克新能源汽車副儀表本體總成檢測難題。作為測量檢驗一線的“質量官”,他主導測量的北汽B80J主模型項目,是國產閱兵車的民用版檢測裝備。韓洪亮表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組隊,發揮了市級勞模創新工作室示范引領作用,也帶動全體員工比學趕超。工作室成員先后發表論文3篇,獲得授權專利4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件;2名成員獲得中級職稱認定。
“我們通過‘黨員責任區+技術攻關組’模式,讓黨員在關鍵崗位挑大梁。”韓洪亮告訴記者,潤模公司建立“黨群聯動”組織架構,黨委委員兼任工會委員,一線黨員占比達57%,設立黨員先鋒崗5個、責任區8個,以“把優秀黨員培養成管理骨干,把技術能手、優秀工人發展成黨的一員”為目標,實現“關鍵崗位有黨員、技術攻關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
激活人才創新動能
面對國外專家現場檢查及意大利廠家視頻指導也無法解決的PARPAS五軸數控機床頻發系統誤報警故障,市職工十佳“合理化建議”獎獲得者戴祥夜以繼日查找資料,成功地用國產件替換進口機床的熱敏系統、油氣潤滑系統以及液位系統等相關零部件,在大大縮短維修周期的同時,為公司節約成本20余萬元。這樣的創新活力,源于潤模公司“管理+技術”雙通道晉升機制。
據了解,潤模公司持續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激勵獎勵制度”,完善公司科研激勵機制。截至目前公司共獲得授權專利42件,登記軟件著作權17件。員工積極參與鎮江市產業前瞻和國際合作科技項目及內部的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活動。2024年發放知識產權獎勵7200元,科技項目獎勵2萬元,質量體系獎勵5500元。
此外,潤模公司還開展“微創新”征集及年度“金點子”評比活動,為提升企業文化建設內涵增添動力。自活動開展以來共收到各類建議80條,涉及工藝改善、標準制定、流程優化、成本節約、企業文化等方面,建議及時傳遞至承辦部門,其中80%已得到實施并在持續改進中。
打造有溫度的幸福企業
“這是我們與鎮江高專共建的‘現代學徒制’課堂。”韓洋洋指著車間里的實訓設備說。作為企業導師,他已培養50余名數控技術人才,其中15人成為技術骨干。潤模公司還為員工設計了入職培訓、專業技能、質量體系、管理能力提升等一系列內外部教育培訓活動,2024年開展培訓72場,覆蓋463人次。
為員工子女送上定制禮品、開展女職工康乃馨服務站活動、組織安全競賽和消防演練活動……公司工會始終秉持“職工滿意”的核心目標,積極開展各類豐富多彩、意義深遠的活動,同時心系社會,向市殘疾人托養中心捐贈全套音響點唱系統和生活用品12000元,向丹徒區西麓小學外來務工子女捐贈價值13000元的體育用品、學習用品。
“在這里工作,不僅讓我感到工作有尊嚴,也讓我感到生活很體面。”韓洪亮介紹,平常工作中,企業會從文化、業績、創新、成長四個維度給予積分獎勵,年末可用于兌換物品。此外,每月舉辦的“潤模讀書會”已成為文化品牌,線上線下進行的各類書籍、短文的分享會吸引80%的員工參與。
從制造到“智造”,潤模公司通過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激勵機制,培育出一支既能傳承工匠精神、又能掌握數字技術的復合型產業工人隊伍。正如韓洋洋在省五一表彰會上所說:“新時代產業工人,既要守得住機床前的寂寞,也要跟得上智能化的浪潮。”這家扎根丹徒的專精特新企業,正以人才強企的生動實踐,書寫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答卷。(陳雷 李飛 記者 王圓夢)
責任編輯: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