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次走訪化心結 柔性執行促雙贏
金山網訊 近日,京口法院執行局干警南皓收到了一面錦旗。送錦旗的是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王某,他連聲道謝:“10多年了,這筆錢終于有了著落,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時間回溯到2012年,王某與李某本是多年鄰里。出于信任,王某將2萬元積蓄借給李某應急。然而,借款后李某卻遲遲未還。10多年間,王某多次催討無果,無奈訴至京口法院。經審理雖然勝訴,但李某仍未履行還款義務,案件進入執行階段。
執行干警調查發現,李某年逾七旬,無固定收入,僅靠每月微薄農保和子女贍養費生活,甚至常將錢用于打牌消遣。
面對“執行不能”的困境,若簡單采取強制措施,既難實現債權,還可能激化矛盾。“法律要有力度,更要有溫度。”南皓與團隊反復研討后,決定用耐心“破局”。
一年來,南皓與同事十余次上門走訪,與李某“拉家常、講法律、算得失”。從拒不配合到敞開心扉,李某逐漸意識到:逃避解決不了問題。最終,李某主動聯系親友籌措資金,還清了借款本金。而王某也自愿放棄部分利息。這場跨越10多年的糾紛在法與情的平衡中圓滿化解。“執行不是冰冷的程序,而是有溫度的民生答卷。”南皓表示,執行工作在保障勝訴權益的同時,也要注重修復社會關系、傳遞司法善意。(京彩萱 記者 董禮)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