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街道描繪和美鄉村新圖景
從“一處美”到“全域美”
金山網訊 近日,揚中市三茅街道永勤村中央的荷花池里,數十名村民正忙著栽種新荷。這座承載著村民記憶的老池塘,歷經4個月的生態改造,正以“生態+文化+經濟”的復合姿態煥新登場。
曾幾何時,荷花池因淤泥堆積、水質惡化漸失活力。此次改造堅持生態優先,通過系統性治理重塑水生態:清淤疏浚30畝河道,以杉木樁護岸替代硬質水泥,既加固邊坡又保留自然肌理;引入微生物制劑凈化水質,構建“荷花-魚類-微生物”共生鏈,實現水體自我凈化;岸邊移栽月季、紫薇,種植櫸樹、楊柳,形成“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立體生態景觀。“我們沒搞大拆大建,而是讓老池塘回歸自然循環,讓蛙聲蟬鳴回來。”村黨委書記顧大軍說。
在永勤村,彩虹步道沿池蜿蜒,墻上是村民手繪的“心中的荷花池”,公告欄變身“村情微展廳”……池畔小屋改造的“文化客廳”里,村民圍坐聽講座。這里既是文化驛站,更是鄰里交流的“精神客廳”。
生態與文化的雙重賦能,村民對荷花池有了更多計劃。除觀賞性荷花外,池中套種蓮蓬、蓮藕等經濟作物。遠期規劃以荷花池為核心,串聯周邊稻田、果園,打造“春賞菜花、夏觀荷花、秋摘碩果、冬品年俗”的四季田園綜合體。顧大軍描繪愿景:未來這里不僅是村民的“后花園”,更將成為游客的“詩與遠方”。
永勤村的蛻變,正是三茅街道“點線面”協同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的縮影。在“點”上,聚焦特色資源打造荷花池、濱江濕地等“一村一品”亮點;在“線”上,以濱江觀光、水韻生態、產業振興三大廊道串聯散落明珠,形成“車在景中走、人在畫中游”的鄉村風景線;在“面”上,統籌環境整治與公共服務提升,就地取材打造“一院一景”,建成“15分鐘生活服務圈”,配套旅游公廁、電商驛站、特產展銷中心。創新“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村民參與”機制,引入文旅企業共建運營,組建北部濱江黨建聯盟,讓美麗鄉村從“一時美”邁向“持續美”“共富美”。
漫步三茅街道,可見青磚黛瓦與碧波荷塘相映,產業園區與田園風光共生。這里的鄉村振興,不是“涂脂抹粉”,而是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產業為翼,讓每個村落既保留“記得住的鄉愁”,更孕育“看得見的希望”。(記者 蔣麗 童本寬 通訊員 馬紅玉)
責任編輯:彭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