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極速”穿插,36天刷新落地速度
金山網訊 春天里的句容生機盎然。進入句容經開區,項目建設的澎湃春潮奔涌而來。經歷9個月的建設,凱米膜一期項目的現代化廠房已褪去腳手架“外衣”,銀灰色幕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首批設備陸續進場,這一省重大項目即將從“施工圖”變為“實景圖”。
年產200套分離膜設備的凱米膜項目,由江蘇凱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凱米膜公司”)投資 ,于2024年7月正式破土動工。這個總投資10億元的省級重大項目僅用36天就完成落地全流程,創造了重大項目建設的“句容速度”。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飛地經濟”創新機制與“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雙輪驅動,展現出當地招商引資的突破性實踐。
2023年年底,凱米膜公司急需投資建設新廠房滿足擴能需求。句容市寶華鎮招商團隊在捕捉到項目信息后迅速對接,但由于土地要素限制,無法保障項目落地。句容市“飛地經濟”創新機制隨即啟動。經寶華鎮推薦,凱米膜項目“飛入”句容經開區。
面對土地資源緊缺與產業布局優化的雙重課題,句容市2023年出臺的《關于推進“飛地經濟”發展實施辦法》是破局關鍵。句容經開區招商局相關負責人呂懷舟介紹,這項政策建立經濟指標分成機制,通過6年梯度分成比例,既保障項目轉出地利益,又激發承接地的服務動力。
凱米膜項目作為重點項目的實踐樣本,在“飛出地”和“飛入地”通力協作下快速推進。呂懷舟介紹,基于一系列積極對接和務實工作,項目從初步接洽到正式簽約只用了30多天時間。“這種打破行政藩籬的機制創新,不僅盤活資源要素,更構建起‘一盤棋’的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飛地經濟”激活要素配置的新動能,隨后的“拿地即開工”審批改革帶來的“極速”則讓項目現場負責人莊文元贊嘆:“這種‘把困難留給政府,把方便留給企業’的服務理念,讓企業真切感受到‘句容溫度’。”
簽約后,句容開發區組建工作專班,打出一套“組合拳”,將常規需要90天的審批流程壓縮至30個工作日完成。特別是創新采用“土地摘牌空窗期”工作法,在土地掛牌公示期間同步推進審批的相關程序,“穿插式”推進為企業節省了寶貴的時間成本。
“凱米膜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為企業量身定制了‘拿地及開工’申報流程,將項目拿地等待期變為我們的有效工作期,一天之內辦理了土地證、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句容經開區投資促進局負責人王蓉說。
2024年7月12日下午,隨著最后一頁材料上傳成功,凱米膜一期施工許可證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第二天上午8時,項目開工儀式舉行。至此,從成功簽約到開工建設,凱米膜項目只用了36天。
當前,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加速,區域競爭已從拼資源、拼政策轉向拼服務、拼環境的新賽道。“句容經開區通過凱米膜項目的成功實踐證明,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既是深化改革的實踐,更是提升競爭力的戰略工程。”鎮江市商務局黨委委員虞軍表示,這種以制度創新破解發展瓶頸、以流程再造提升服務效能的做法,為當前項目招引工作以及區域轉型升級提供了鮮活樣本。(記者 朱婕 通訊員 鄧蘊影)
責任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