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山雪蓮”到“鎮江玫瑰”——藏味餐廳里的創業故事
金山網訊 在西津渡,有一家特色餐廳,它融合了西藏的民族特色與淮揚菜的風味。餐廳的主人沈燕是個鎮江姑娘,也是一位高原女兵。她還有另一個名字——白馬卓瑪,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純潔”“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她的創業故事不僅激勵了眾多女性,也為鎮江的餐飲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西藏重回故鄉:創業機緣降臨
沈燕是丹陽新橋人。受長輩影響,1989年,年僅16歲的她放棄考上的師范學校,申請去西藏當兵。在西藏,她練體能、戍邊疆;學文化、考軍校,連續24年在軍營奉獻青春。在2014年,沈燕因家庭原因選擇轉業,但依然留在了西藏發展。沒想到,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啟了她的創業之路。
轉業后,她在西藏的一家企業工作,生活穩定而充實。2022年,鎮江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的負責人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回家鄉創業,促進兩地的文化交流。卓瑪對高原有著深厚的感情,但高原的環境對她的身體造成了不小的負擔。于是,她決定接受邀請。就這樣,卓瑪變回沈燕,把轉業費和積蓄180余萬元全部拿出,于2022年3月份接手了位于西津渡的西藏民俗館,改名卓瑪藏族餐廳。
從陌生到被認可:逐漸站穩腳跟
創業并非一帆風順。雖然援藏工作組已經完成了部分硬裝,但水電氣、消防等基礎設施都還未完善,餐飲設備更是需要重新購置。更讓她感到壓力的是,她沒有餐飲行業的從業經驗。
“當時真的感覺壓力如山,但是我想著既然決定了,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困難并沒有壓倒這位“天山雪蓮”。沈燕說,要餐廳做得下去,首先要把好品質關。她前往西藏墨脫、林芝等地挑選食材。起初,她擔心不合大眾口味,只引進了皂石石鍋和藏香雞,推出石鍋雞。沒想到贏得了市場正面反饋,常常一雞難求。后來,沈燕又陸續引進牦牛肉、青稞、特色菌類等食材,打造了一道道健康美味的藏式菜肴。她注重推廣西藏食材,餐廳一樓設產品展示區,客人可現場購買,量大還可從西藏空運到家。為滿足不同需求,沈燕又引入淮揚菜師傅,形成了融合性餐廳。
顧客的認可幫助她站穩了腳跟,來自西藏的健康產品接受度也較高。
從立足到融入:當好文化的使者
沈燕的努力讓顧客逐漸認可,但在談及經營困難的時刻,眼角還是泛起淚花。在2023年國慶節,由于電費未及時繳納,餐廳當晚停電,導致訂單全部取消,損失3萬元。
在創業過程中,潤州區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區給了沈燕很大幫助。“每當自己想打退堂鼓時,同為女性的社區黨委書記史梅玲就給我打氣,一起出主意、找思路。”沈燕說。在社區幫助下,餐廳成為推動民族團結的重要平臺。
被幫助過的沈燕也積極傳遞愛心。2023年,她為西藏當雄縣環衛工人捐贈200件羽絨服;聯合寸草堂為西藏駐藏官兵送了價值30余萬元的物資;她邀請失獨老人到餐廳吃臘八粥,送生活必需品……
談起未來,沈燕計劃2025年在北京開分店,還打算打造藏藥浴場所,讓更多人體驗藏醫文化。(記者 王圓夢)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