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創新,讓企業競爭力“燃起來”
金山網訊 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5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59.56%;產量同比增長8.43%……作為丹徒區“老牌”制造型企業,江蘇振光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振光”)用一連串高增長的數據彰顯過去一年的不凡。這些亮眼數據背后隱藏著哪些奧秘呢?日前,記者走進該公司一探究竟。
小改小革“整”出23個新成果
進入廠區,路邊立式通告欄里整齊張貼的“技術創新、小改小革成果信息表”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據該公司科技信息部副主任付超介紹,這里每展示出一張信息表,就代表一項“小改小革”已經“開花結果”。
江蘇振光是一家生產電力設備的傳統制造型企業,輸電線路鋼管塔、鐵塔產品年生產能力20萬噸,穩居國內鐵塔制造行業“第一方陣”。近年來,該公司堅持“改善即是創新、人人皆可創新、處處皆可創新”的理念,構建全員創新生態,尤其是來自生產一線的“小改小革”聚沙成塔,正釋放出強大的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傳統的槽鋼切割作業主要依賴于人工手動操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手工操作的不精確性,導致割口質量波動,嚴重影響了后續工序及產品整體質量。隨著“小改小革”制度建立,一線員工通過“三維建模與激光切割設備結合使用”的“奇思妙想”成功優化了槽鋼切割工藝,適應更為嚴格的工藝標準,且整體切割效率提高了45%。
“小改革”創造“大效益”,“微創新”釋放“新活力”。據了解,該公司去年征集基層技改項目70余項,已完成23項具有顯著價值的創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鼓勵員工勇闖創新“無人區”,企業設立“微創新”獎勵基金,按創新成效給予不同獎勵,特等獎達到1萬元。
“揭榜掛帥”:誰能干就讓誰干
“我們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條角鋼鉆孔智能生產線,通過‘機器人加等離子’數智化融合,將制孔效率提升至傳統設備的4-5倍。”在江蘇振光角鋼車間里,幾名技術人員正在進行生產線實際應用效果測試。付超告訴記者,這條滿滿“科技范”的生產線,是企業通過“揭榜掛帥”歷時半年拿下的創新成果。
“揭榜掛帥”是江蘇振光為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難題而設立的一種制度,聚力攻堅一批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涉及管理、工藝、設備等方面的難題。付超介紹,“揭榜掛帥”是把“卡脖子”的技術項目“張榜公布”,讓有能力的人挑頭干,不唯論文、職稱、身份、學歷、年齡這些常規指標是從,一句話“誰能干就讓誰干”,體現了企業致力創新的決心。
得益于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江蘇振光贏得競爭新優勢、闖出發展新天地。其自主研發的復雜結構大型高桿燈獲鎮江市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填補了國內40米以上高桿燈產品空白。自主研發的大型角鋼智能雙端下料機,綜合效率及產能比以往提升2.5倍,形成專利11項,獲得江蘇省機械行業協會科技獎。自主開發的參數化設計插件,實現對鋼管類相貫線切割機的精準適配,整體切割效率提升35%,工藝放樣量同期增長14%,重點工程放樣正確率達100%。2024年,該公司11項智能制造研發項目取得應用成果,數智化水平顯著提升,入選2024年度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科技創新是持續發展原動力
“全員創新”為江蘇振光帶來技術上的“井噴”,這種創新力“投射”到市場上, 則是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訂單增長、版圖擴張。
在國內市場上,國家電網總部的中標量穩居前列。進一步鞏固了江蘇集體企業市場及山東、山西等原有市場。拓展了廣西、甘肅市場,首次中標型鋼結構產品項目,實現在新能源鋼結構領域的重大突破。去年新添20家兩網外新客戶,并在全國規模最大的光氫儲一體化海上光伏示范項目中分得“一杯羹”。目前,企業在手訂單充足,生產計劃飽滿。
在科技創新加持下,江蘇振光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海外市場同樣做得風生水起。去年,國際市場中標同比增長213%。成功開拓厄瓜多爾、洪都拉斯、西班牙、羅馬尼亞等國際市場。其中,柬埔寨金邊項目刷新了海外直銷鐵塔類產品中標金額最高紀錄;菲律賓水務項目是中標的最大海外直銷排水項目;希臘400千伏鐵塔項目標志著企業成功挺進歐洲高端鐵塔市場……
“在這些令人振奮的業績背后,是我們對科技創新的執著追求。”江蘇振光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宗坤對記者說,科技創新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原動力,也是當前收入和利潤雙增長、高增長背后的發展邏輯。(記者 崔寧華)
責任編輯: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