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經開區:用綠色生產力繪就高質發展畫卷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近年來,鎮江經開區堅持以綠色工廠企業培育創建為抓手,通過開展定期調研走訪、專家現場指導、互動交流培訓等多樣化活動,持續深化綠色工廠市級、省級和國家級梯度培育創建工作,用綠色生產力繪就高質量發展畫卷。截至目前,全區累計培育市級以上綠色工廠72家,其中省級以上23家。
沿著金港大道一路向東,成片的“鋼鐵巨人”展示著鎮江經開區的工業實力。然而,與傳統工業區不同的是,這里天藍水清,生態宜人。在這里,政企一心,合力守護青山綠水。
在新材料產業園青龍山路、超越化學南側一塊空地上,矗立著一座“超大看臺”樣式的建筑,沿著一邊的樓梯拾級而上,兩個獨立區塊的超大水池映入眼簾。
工作人員介紹,這片水池叫公共事故應急池,占地3500平方米,能儲存1.4萬立方米的廢水。“其原理就是在發生突發事件時,以空間換時間,當企業在發生緊急事故,污水處理廠來不及處理突增的污水時,污水便會暫時進入公共事故應急池,待緊急時間段結束再將廢水通往廢水處理廠處理。”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共應急池于2022年10月建設,202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守護水體安全的重要防線。
向著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打好碧水保衛戰。2024年,鎮江經開區統籌開展河道流域系統治理,著力防范汛期國省考斷面水質下降,開展工業企業尾水提升、小區管網改造、化工園區風險防范等6個治理項目,2024年5個國、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達標率100%。
在鎮江港務集團金港公司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粉塵實時在線點位監測系統全時段開啟,貨場25個粉塵監測點位在屏幕上“一覽無余”。點擊任意一個監測點,TSP(總懸浮顆粒)、PM10及PM2.5等指標數值均清晰可見,雷達粉塵在線云處理系統高效運行,當數值超過警戒線時雷達監測系統便會與噴淋系統實現智慧在線聯動,開啟點位附近噴淋抑制粉塵。
“港口碼頭因江而興,我們也深知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性,企業堅決扛起護江使命,著力打造綠色生態港口。”公司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以來,鎮江港務集團以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等目標為愿景,圍繞“減污降碳、綠色發展”全面開展港口環保提升工作。2024年鎮江港大氣均值TSP 59.30ug/m³,常態化處于國家一級標準。
作為全市工業集中區,面對以化工、造紙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2024年,鎮江經開區生態應急局積極推進廢氣VOCs治理、清潔能源(原料)替代、港務集團綠色港口治理等68個提氣降碳項目。2024年,鎮江經開區PM2.5平均濃度32.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82%,兩項考核指標在全市大氣國控站點排名第一。
保護好藍天、碧水的同時,“無廢”建設也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23年以來,鎮江經開區試點先行、探索創建經驗,并逐步多領域、多場景推廣,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推行非硅主材包裝回收項目,在不影響產品質量的同時簡化產品包裝,將車間的紙包裝、木托盤材料升級為鋼制材料,提升材料的重復利用率。自該項目運營以來,已為企業帶來了每年432萬元的經濟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鎮江經開區生態應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鎮江經開區將鉚足干勁抓工作,奮勇爭先挑重擔,實施綜合治理,完善體制機制,系統謀劃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持續提升本質環保水平,為“十四五”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和“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基礎,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不斷提升區域綠色競爭力,繪就生態新畫卷。(單杉 李媛)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