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工匠“智”援企業增值賦能
金山網訊 新春伊始,市總工會收到非公企業江蘇船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送來的“工會服務搭平臺 助力企業育人才”錦旗。此前,市總工會開通專人幫辦服務,會同市人社局上門開展企業雙師貫通專場職稱評審,助力江蘇船山礦業股份有限公司34名技能型職工獲得技術職稱證書。這是市總工會深化“勞模工匠助企行”、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生動案例。
近年來,市總工會持續推動“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該項舉措獲評2024年度鎮江市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在2025年鎮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暨創新引領產業強市大會上,市總工會因精心打造以“勞模工匠助企行”為主要內容的“‘工’鑄匠心、‘惠’企先行”服務品牌被表彰為在市級機關服務品牌建設中取得突出成效的先進集體。
創新聯動,助力企業轉型
市總工會將“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與產改工作深度融合,攜手市工信局、人社局、科技局等多部門,搭建起助企服務的堅實橋梁。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匯聚勞模工匠的智慧力量,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精準化服務。
在與市工信局、人社局聯合開展的專精特新專項技能競賽中,眾多勞模工匠化身技術導師,深入企業生產一線,為參賽職工提供技術指導。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江蘇銀佳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等專精特新企業通過專項技能競賽培養了一批“雙師型”人才。與科技局等單位聯合開展的全市工業企業職工科技創新成果申報評審工作,累計收到申報成果200余項,其中45項成果成功轉化應用,為企業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數字化浪潮下,市總工會積極推動“勞模工匠助企行”數字化進程。通過搭建數字化平臺,實現了勞模工匠技術和經驗的高效共享。同時,利用數字化手段開展遠程培訓和指導,打破了地域限制。
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面臨技術難題,助企服務隊借助數字化平臺,精準匹配企業需求,為其定制完成5G專網建設。在生產環節引入“5G+AI”機器視覺技術,實現檢測無人化、精準化、高效化、智能化。全流程100%AI檢測,A級產品率提升至99%+,每日AI檢測片數超70萬片,識別模型超過50類,檢測效率提升10倍,每年為企業節約運營成本超500萬元。
健全體系,滿足多元需求
為精準把握企業需求,市總工會建立健全線上線下服務體系。線上發布《企業需求表》,廣泛收集企業訴求;線下深入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和四群八鏈重點企業開展調研走訪。根據企業需求,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專項技能競賽8場,五大產改產業鏈職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培訓5場,送培訓到企業專場培訓22場,惠及職工3500多人。培養高技能人才741人,其中高級技師17人、技師56人、高級工358人,中級職稱398人、初級職稱650人。開展企業專場評審6場,通過精準的人才評價服務,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市總工會、人社局通過上門專場評審,改變了以往職稱評審需要參評者跑到人社部門參加評審的繁瑣流程,使得民營企業職工可以在“家門口”就完成職稱評審,大大減少了企業和員工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專業團隊,助企解決難題
依托市勞模協會、職工技術協會的專業人才,我市組建了“鎮匠人”勞模志愿者服務隊。服務隊成員涵蓋市級及以上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鎮江工匠等,他們憑借精湛的專業技能,為企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鎮江供電分公司以李迎濤勞模工匠領銜的鎮電勞模工匠服務隊,針對江蘇沃得高新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用電不穩定問題,多次上門檢測,重新規劃供電線路,優化用電設備配置,徹底解決了困擾企業多年的用電難題,保障了企業生產的穩定運行。截至目前,鎮江服務隊已開展助企技術服務活動140次,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32個,贏得了企業的廣泛贊譽。
在句容市,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趙亞夫領銜的亞夫團隊助企服務隊,立足當地農業產業特色,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業企業和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在茅山鎮城介葡萄專業合作社,亞夫團隊指導葡萄示范戶進行土壤生物多樣性改良及精準配方施肥,使葡萄產量提高了20%,品質也得到顯著提升。
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的開展,讓企業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生產運營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未來,市總工會將繼續深化這一活動,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模式,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讓勞模工匠的智慧和力量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陳雷 吳海軍 記者 朱浩)
責任編輯: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