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政服務“10條”托舉美好生活
家政企業發放優惠券、體驗卷;家政服務人員有了信用記錄;給家政員工給予保險補貼;對家政服務人員開展“訂單式”“定向式”“項目制”職業技能培訓……經濟大省江蘇發布促進家政服務消費“10條”務實舉措,既涉及消費端,也涵蓋供給端,既扶持家政服務企業,也惠及超80萬的家政服務人員,一系列務實舉措契合家政服務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出臺的促消費政策,往往集中在購物、旅游、家電等產品消費方面,江蘇這次獨辟蹊徑促進家政服務消費,此舉意義重大。消費不僅是“買買買”,對于家有老人、孩子照顧的家庭而言,這“一老一小”的剛性支出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為此,促進家政服務消費,是減輕居民生活負擔,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民生之舉。同時,從具體省情來看,江蘇既是經濟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一老一小”的服務需求比較旺盛,讓家政服務業與經濟大省發展水平相匹配,也是此次促進家政服務消費的初衷。
貼心、安心、舒心的家政服務是群眾熱切期盼的家事,也應該是政府擺在“案頭”、抓在手上的“政事”。當前,家政服務水平與群眾的美好生活期盼還有不小差距。如何提升家政服務的品質,是一道必須答好的民生考題,是一件必須辦好的民生實事。比如,家政服務人員的信用如何保障?家政服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如何維護?以中介制為主的小微家政企業如何做大做強?家政人員的專業技能如何提升?“發展出題目,改革來作答”。在江蘇發布的“10條”舉措中,針對現實問題都有回應,給出了解決辦法。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實實在在的措施,提升家政服務的品質,解決制約家政服務的“攔路虎”,以“領跑者”態度為全國跑出“好經驗”,讓更多惠民的好舉措在復制推廣中落地落實。
當前,我國人口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征。優質、專業、周到的家政服務必將受到群眾歡迎。一方面各大城市的家政人員用工短缺、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對家政人員的服務水平、信用記錄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之,聘請家政服務人員也是一筆不菲的開銷,出現了“想用不敢用、想請怕麻煩”的“兩難”窘境。為此,促進家政消費,江蘇通過開展家政類職業補貼性培訓、鼓勵技工院校開設專業或課程、社會力量建設公共實訓基地等方式,提升家政人員的專業水準;引入現代企業經營模式,簽訂用工協議或勞動合同,全鏈條打造家政用工新模式、新業態,同時,發揮蘇州“金管家”、無錫“錫惠嫂”等12個省級勞務品牌示范作用,真正讓從業人員“心安無憂”,讓家政服務更便民、規范。
群眾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蘊含巨大消費潛能。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小的家政服務市場潛力大、群眾需求旺盛,也能釋放消費新潛力。牢牢把握家政服務市場新特點,順應群眾消費新需求,加強服務供給、技能培訓、品牌塑造,家政服務行業將邁上新臺階,托舉更加美好的生活。(江風)
責任編輯:臧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