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 創新“護” 丹徒打造“幸福河湖”
秋高氣爽,涼風習習。站在丹徒區世業鎮還青洲老圩村的老圩橋上,橋下河水清澈,倒映著藍天白云;水中魚蝦成群,水中不時泛起陣陣漣漪;不遠處稻田長勢喜人,不時有白鷺從稻田中滑翔而過。眼前情景宛如一幅畫,同行的人不禁發出感慨:“住在這里就和住在畫里一樣。”
今年以來,丹徒區科學謀劃、迅速行動、主動作為,以“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不斷健全完善河長制管理的體制機制,努力繪就“幸福河湖”生態畫卷。1-8月丹徒區9個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我們充分利用‘丹徒區河長制’APP應用平臺,實現巡河電子化、數據實時化、管理無紙化、資料集中化。”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自2021年“美麗鎮江、幸福河湖”建設行動啟動以來,丹徒區堅持數字賦能,智能化“管起來”,利用無人機巡查、河道視頻實時監控等創新技術,強化對幸福河湖建設、長江大保護、清違治亂等重點工作督查,加大高效檢查力度,推動重點任務落實落細。截至目前,已解決各類問題20余件。
記者從丹徒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以來,丹徒區在保障水安全,保護水資源,治理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四方面緊抓重點,推進措施有序實施,著力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全區開展多源共治,按照“查、溯、治、控、督”的工作思路,對工業污染、支流支浜和排澇泵站攔蓄污染、城鎮生活污染以及農村生活污染等開展分類整治,先后督促36家工業企業實施雨污分流,對支流支浜和攔蓄污水進行46次跟蹤監測,排定污水管網建設項目3項,涉及污水管網70千米,推進25個自然村的污水收集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丹徒區還創新培訓機制,通過設立河長課堂,探索建立河長驛站,按照全覆蓋要求,開展新一輪基層河湖長及河長辦人員培訓。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也鼓勵支持各地主動創新,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河湖管護新模式。”
智能“管”,創新“護”,丹徒“幸福河湖”畫卷徐徐展開。在這里,百姓家就在青山碧水間。
“住在青山碧水間,更要守護好青山碧水。”丹徒區高資街道水臺村村民老沈告訴記者,現在的村容村貌大變樣,水清岸綠,道路潔凈,大家都共同參與到環境守護隊伍之中。在水臺村,還有一個河長制主題公園,現已成為群眾閑暇時休憩之地。主題公園結合歷史變遷、匯聚當地文化,圍繞讀懂河長制、講好水文化、河長的一天等主題,讓群眾在公園游玩時潛移默化地接受河長制文化熏陶。
近年來,丹徒區為提高群眾“知水、治水、節水、護水”理念,以“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為工作主線,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因地制宜,融入歷史文化,鄉風元素,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今年,丹徒區新增幸福河湖20條,新增農村生態河道31公里,建成河長制公園3座,打造了一批以塢莊河長制驛站,水臺村河長制主題公園為藍本的“幸福河畔”。
山因水而靈秀,城因水而嫵媚。下一步,丹徒區將在保證地表水國省考斷面優Ⅲ類比例100%的基礎上,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推動全區各項水污染防治工程設施建設;嚴格按照斷面達標提升方案,推進各項措施的有序實施;持續深入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持續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深入開展新一輪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和整治,持續守護“幸福河湖”,讓百姓一直住在青山碧水間。(單杉 李媛)
責任編輯:李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