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白色污染” 共建綠色家園
今年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為“全球戰塑”,呼吁全球共同行動起來,齊心協力對抗塑料污染問題。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愛護地球,不僅要在“世界地球日”,更要植根到生活里的每一天。我國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2001年,出臺政策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2008年,全面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并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2020年,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將源頭減量政策擴展到塑料微珠添加、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淘汰等更多一次性塑料制品上。2021年,國家印發《“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以全鏈條治理的力度與廣度,吹響了“十四五”時期全國塑料污染整治的“沖鋒號”。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隨著政府的倡導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許多消費者都已經養成自備環保購物袋的習慣。在鎮江的各大超市里,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塑料袋多次利用,一些買菜常客更是自備環保購物袋,這讓一次性塑料袋的消費大大降低,不知不覺為保護地球、維護生態作出了積極貢獻。
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塑料制品仍然在社會生活、生產等各個場景中被廣泛使用。有媒體統計,全球每年生產的塑料垃圾超過3億噸,其中約有800萬噸被傾倒在海洋中,占據了海洋廢物的85%。許多海洋生物誤食塑料垃圾,導致消化道堵塞、中毒甚至死亡。而塑料制品的危害還不止這些,有科學家指出,當溫度達到65℃時,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盒盛裝的食物就會產生有害物質,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塑料的生產、使用和廢物管理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占據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4%。塑料污染仍然是人類和地球健康的嚴重威脅,它驅動著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污染和廢物這三重地球危機。
塑料污染治理沒有捷徑可走,必須全社會廣泛參與。一方面,政府部門應加強立法,從生產、使用、回收、處置、清理等各環節持續推進塑料污染治理,不斷加大全鏈條治理的力度與廣度;科研機構和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開發可降解、環保的替代品,以取代傳統塑料制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要自覺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使用可重復使用制品、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紙制品等替代品,妥善處理包裝廢棄物,讓點滴行動和舉手之勞為“減塑生活”增添更多精彩,為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生活環境貢獻力量。(辛平)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