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持續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方式 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質量強市。近年來,南京市在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中,打出一系列創新牌,讓知識產權真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位于雨花臺區的江蘇沁恒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電子芯片的科技型企業,然而其核心熱銷的芯片產品,近期卻遇到了專利被侵權的問題。
江蘇沁恒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海瑞說:“我們的產品被仿冒之后,就是(有人)借用了我們芯片的身份,這會造成我們市場會嚴重下滑。而他抄襲仿冒的往往是熱銷產品,這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產品被侵權讓企業管理者很頭疼,針對這一問題,南京市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積極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方式,為企業打通維權通道,以此換取企業的維權信心和發展安心。在接到企業的訴求后,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區知識產權局、區人民法院形成三方合作機制,把對企業的知識產權行政訴訟和行政執法相結合,一方面為企業的維權出謀劃策,另一方面也用政策優勢對企業維權給予幫助。
宋海瑞告訴記者:“借助比如說行政司法機關的幫助,我們才能夠順利走上維權之路。”
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科科長佘國慶說:“對于企業知識產權受到侵權的時候,產生的訴訟費、代理費、鑒定費這些高額的費用,我們拿出了專項資金,按照總體費用的30%(支持)。”
此外,在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方面,南京市還積極探索如何有效盤活商標作為無形資產的價值,促進品牌價值轉化。江寧“橫溪西瓜”成為南京首件地理標志質押融資的品牌,成功獲2000萬貸款支持。
江寧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科副科長陶孝巧介紹:“南京市關于商標的質押是有一個補貼的政策,像我們橫溪西瓜這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質押貸款就可以拿到一個優惠的貸款利率,這樣企業就可以以一個較低的融資成本來完成企業擴大生產所需的資金需求。”
知識產權支撐高質量發展,2020年南京市專利申請量達120938件,同比增長17.39%;萬人有效發明專利82.86件,名列全國第三;有效商標注冊量350726件,馬德里商標國際申請量達491件,居全國第二。“南京鹽水鴨”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完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34.2億元,融資企業799戶,較2019年分別增長44%和36%。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