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描繪社會治理現代化基層實踐“畫卷”
地處城郊結合部的常熟市東南街道小康村的蝶變,是常熟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微縮模型,展現在基層社會治理實踐中,堅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社會治理方式,不斷豐富和提升小康村的內涵和外延。“現在的小康村再不是從前那個臟亂差的地方,我們的生活環境,比以前干凈多了、整潔多了,這幾年的改變,讓小康村從徒有虛名到實至名歸。”接受采訪的小康村村民老王興奮地告訴記者。
因為舊貌換新顏,該村近年來榮譽收獲不斷:“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生態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蘇州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蘇州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村”“蘇州市先鋒村”“蘇州市社會治理先進集體”......原本臟亂差的環境、人員混亂的城郊村,是如何蝶變成名副其實的小康村的呢?這得益于近年來該村持續以“村美、民富、社穩”為目標,加強村級依法治理,不斷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實干擔當擦亮小康村這塊閃亮的品牌。
黨建做引領,網格優服務,讓百姓的幸福感實實在在
“幸好有這個小伙子,不然我這條老命就沒了!”提起前幾天的經歷,92歲高齡的馬阿婆仍心有余悸。馬阿婆住在小康村廬山苑四區,前幾天,她像往常一樣在河邊除草,沒想到一個不注意就失足落入河中。萬幸的是,她的呼救聲恰巧被在附近巡查的專職網格員盧嘉斌聽到,盧嘉斌跑到河邊將她救起來。看到馬阿婆手腳多處受傷、血流不止,他用攜帶的急救包為其進行了止血包扎后,立即撥打120電話求助,同時聯系村里找來馬阿婆的家人。待馬阿婆一行乘坐救護車離開后,盧嘉斌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
小康村致力于培養像盧嘉斌這樣的“網格英雄”。小康村,由原先11個村合并而成,目前常住人口達到11288人,外來登記在冊人口超過3萬人,人口多、面積大,基層社會治理難度可見一斑。為突破基層治理難題,小康村以黨建為引領,探索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全村361名黨員相繼走門串戶、宣傳指導,了解群眾對新村治理的心聲,第一時間掌握社情民意,為特殊家庭落實了一名黨員結對聯系。按照基層社會治理需求,小康村被劃分成5個綜合網格和4個專屬網格,配備專兼職網格員9人,他們每日在網格內開展巡查走訪、矛盾調解、安全隱患排查等基層治理工作。為加大黨對網格化社會治理的領導,小康村將原有的7個黨支部調整為9個網格黨支部,推進黨建網格和治理網格“兩網融合”。
法治強保障,德治揚正氣,讓百姓的安全感真真切切
戶外廣告雜亂林立,占道停車屢禁不止,“三合一”場所、“9+1”場所、群租房私接亂拉、電瓶車充電安全隱患……這些都給村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不安全隱患。
有問題就用法治手段來解決,小康村打響法治治亂的戰役。他們以“331”“9+1”專項行動,以“三合一”場所、群租房和電動自行車三類火災隱患為重點整治對象,民警和專職消防協管員借助網格化社會治理這張網,摸清安全隱患底數后,首先集中力量對村里及商業街上的戶外廣告和店面標牌設施進行整治,凈化了村子的立體空間;加大對占用公共空間違規停放車輛的巡查,采取限期移走的強制措施,還村民整潔的生活空間;網格員配合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將問題解決在源頭。
“我們的不理解、不配合隨著綜合治理的推進,生活環境的好轉也發生著變化,現在我也積極按照合法合規出租房屋的要求,管理著我的資產。”在給老劉普及了出租房屋相關法律法規之后,他真正認識到群租房的危害。規范管理帶來群眾安全感的提升。近五年來,小康村轄區盜竊類刑事發案年均下降8%,破案數連年上升,群眾安全滿意度始終保持在97%以上。
“欲創文明村,先育文明人。”這是小康村村民的廣泛道德共識。在村里的“善行義舉榜”上記錄著平凡人的善舉:沈葉捐贈口罩1000個,譚永福捐贈口罩2000個……幾乎家家都拿出方便面、水果、牛奶、點心,小康村的家宴廚師們為新冠肺炎疫情值守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提供后勤保障,激活了小康社會文明鄉風因子。
漫步在村里的憲法廉政文化園,你能感到法治行、德潤心的鄉村文化氛圍,小康村發揮法律與道德各自的獨特功能與作用,內外兼治、剛柔相濟,實現了法律與道德同頻共振的社會善治。
自治添活力,成果共分享,讓百姓的獲得感盈盈滿滿
村民顧女士不常住在小康村,但是村務、村情卻時時掌握。“村里老早就開通了公眾號,將村務公開也擺了上來,這讓我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顧女士得意洋洋地說。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小康村以村民對小康生活、文化的認可和創新作為建設小康村居的基礎。他們以星級文明戶評比為抓手,將諸如垃圾分類這樣的工作一并納入考核,讓群眾在自治中唱主角。老黨員奚良保最近成了村里的垃圾分類“明星”,他每天仔細檢查自家垃圾分類情況,并督促家里人一起行動。周邊鄰居也跟著模仿,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他和鄰居多次被評上垃圾分類紅榜。星級文明戶評優活動開展,讓村民群眾集體“追星”,有力提振了廣大村民的精氣神,帶動更多農戶“追星爭星”,文明之風蔚然成風。
自治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源泉。小康村堅持發揮村民自治作用,通過“議、督、評、亮”四個步驟,確保村里各項決策接地氣得民心。村班子除了對照考核細則推進落實各項工作,還采取隨機抽選村民參與評議的方式,對村級事務、村級工作、村干部勤廉指數進行測評,敦促村干部提升能力、服務村民。將村級事務的工作進展及成果編入每季度刊發的《小康報》上,以及微信公眾號上,讓村民參與監督,參與工作,最大程度調動村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常熟市融媒體中心 常熟市東南街道)
責任編輯: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