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新聞 本地專題 聚力產業強市 推進高質量發展 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

    辦好“村社協同”,強村富民互促多贏

    ——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報道·戴莊村篇(下)

    2019-03-28 10:52

    本報記者 欒繼業 本報通訊員 謝志春 莊瑜

    近年來,戴莊村產出的有機綠色農產品在周邊市場的高端消費群體已相對固化,但隨著“人情消費”的瓶頸出現和產量的不斷增長,銷售難題也一度顯現……不過,今年這一困擾村民的問題得到極大緩解。戴莊村黨委書記姚偉超告訴記者,就在兩個多月前,村里剛和北京一家公司簽訂了每年包銷不少于20萬公斤越光有機米的合作協議。能夠拿到這種“大單”,這和戴莊堅持辦好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不斷創新“村社協同”密不可分。

    戴莊合作社走在全國前列

    農民大多文化水平、科技素養不高,而要做好高效生態農業既要提升生產技術,還要弄懂相關政策……這就決定了農民必須和農技人員和鄉村干部擰成一股繩,共同組建專業的農業合作社。

    2005年,戴莊種植有機稻、有機桃的農戶已達到100多戶。要實現“分散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此時成立規范運作的專業合作社已萬事俱備。這個冬季戴莊進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入戶調查,結果半數以上的農戶愿意參加合作社。

    于是趙亞夫參考浙江省農業合作社章程,并學習日本農協的經驗,起草了相關細則,然后又到各自然村向村民宣講并征求意見,最終確定了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章程。2006年春節后,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這比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還早了一年半時間。

    合作社堅持以本村農民為主體,成立時股本金按人平均計算,基本是均股,沒有個別人控股。合作社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統一服務,并把加工銷售環節的利潤留給農民,返回給社員的比例高達80%,而用提留的公積金為村民們辦事。這種做法讓農民“就業無門路、創業無技術、致富無人幫”的難題迎刃而解,讓強村富民成為可能。

    村委會主任余善文還是合作社的監事長,他介紹說,合作社辦好了,社員收入就越多,合作社提留的公積金也更多,因為逐步擴大村民入社比例,在絕大多數村民成為社員后,公積金實質內涵與村集體經濟收入已是一回事。因為合作社的成功運營,戴莊村集體固定資產也達了1000萬元。

    2008年,合作社籌資500萬元興建有機大米加工廠,引進了日本佐竹精米加工設備;近年又辦起有機茶葉加工廠和農機服務站;今年,與省級龍頭企業合作的果品加工廠及觀光農業項目也正在建設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民增收的后勁越來越大,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也連續兩屆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示范農民合作社”。

    “村社協同”步伐行穩致遠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合作社靠誰來領頭?只有依托村黨組織,才提高了農業生產組織的統一協調能力;而村兩委立足合作社載體強化公共服務,也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

    戴莊實行“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完善民主選舉制度,村級黨組織通過加強對合作社的領導,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功效。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村黨組織書記高票推選為理事長,兩名支部委員為理事。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在合作社內兼職、無償服務,既減輕社員負擔,又增強社員搞好合作社的信心。通過良好的服務,戴莊村的基層干部與農民群眾之間關系和諧、親密無間。在村黨組織領導下,村民委員會管理日常社會事務,合作社負責發展經濟的“村社協同”管理模式因為其符合村情、良性互動,戴莊村強村富民之路才行穩致遠。

    因為合作社堅持綠色發展、久久為功的理念,“有機稻+紅花草”的耕作模式得到成熟運用,戴莊也告別了化肥農藥;農戶使用的有機肥主要由土著生物菌繁殖,既適應水土又環保,對農作物也最為有效;而村里投產的秸稈炭醋廠,不僅解決了秸稈焚燒問題,而且變廢為寶,其產品秸稈炭醋成了天然的農藥……

    合作社還較好地兼顧了家庭和集體、效率和公平,在黨組織的帶領下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所以“村社協同”也是戴莊人共同富裕的最佳選擇。

    近年來,戴莊還以亞夫工作室、亞夫農校和亞夫紅雁培育工程等項目為抓手,先后涌現出李家斌、汪厚俊、王忠立等一批熱愛和執著于三農工作的基層干部,他們在戴莊接續奮斗、薪火相傳,傳承著“亞夫精神”和“戴莊經驗”。

    “誰來種田”有了更好答案

    農業要轉型升級,必須解決好誰來種田的問題。村黨組織和合作社加快了職業農民的培育,既培養青年農民,更大力度幫助有條件的中老年小農戶向職業農民過渡。

    著眼于鞏固和完善農業生產關系,戴莊將原來一家一戶耕種的承包地,統一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重點培育了適度規模經營的50多戶職業農民種植了全村70%面積的農田,委托他們按照合作社的統籌調配和規劃布局,集中連片種植水稻、經濟林果、高效園藝和發展農牧結合的林下經濟、特種養殖。2-3年內這一數字還將增加到80多戶,種植全村85%農田,戶均年收入10萬元以上,成為戴莊穩定的職業農民隊伍。

    原來長年在外跑運輸的村民張光才回鄉后成了種田大戶。雖然以前沒種過田,可2011年他一下子就承包了500畝地種植越光稻,如今年純收入20多萬元。一個人能種這么多田,還有空閑能去村里的山水生態園上班。張光才覺得自己能有這“三頭六臂”是因為有合作社這個靠山在給他撐腰。

    近年來,戴莊還多次派農民代表外出研修,學習日本的先進農業技術,也多次請日本農業專家來戴莊傳經送寶。趙亞夫認為,戴莊能不能持續發展下去,關鍵要有優秀的人才愿意留下來。

    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王忠立老家在河南,來戴莊實習后留下來成了大學生村官。2014年,他在趙亞夫指導下種起了有機蔬菜,開始創業。王忠立說,盡管村里給他免了3年租金,但從不會種菜到成為種菜能手十分不易,從10多畝試驗田到百畝菜地,從一開始既累又掙不到錢,到年銷售35萬元、利潤10多萬元……王忠立已成長為戴莊新一代的職業農民。他說,自己的堆肥技術還是去日本學來的,生物環保。現在他的有機蔬菜銷售主要與8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平臺電商合作,采取訂單式種植、會員制消費,每天三四十個品種的有機蔬菜要賣到1000公斤左右。當前他正在推廣菜田里的親子教育等體驗活動,讓有機農業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

    改革開放最早始于農村,農村的創新探索也從未間斷。戴莊村辦好“村社協同”,是在農業本身框架內解決了強村富民,符合農業農村的發展規律。今年,江蘇省和鎮江市先后專門發文推廣“戴莊經驗”,以此為契機,“村社協同”互促多贏的又一秘訣將花開四處,相信會有更多的“戴莊”將被復制出來,譜寫出更多更美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江蘇篇章。

    責任編輯:費菲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欧美性xxxx极品高清|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 人妻体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老司机成人影院|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毛片| re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美女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一爽一毛片| 久久国产视频一区|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乱码工厂 日产精品卡二卡三卡四卡乱码视频 | 久久综合色88| 欧美视频日韩视频| 全彩调教侵犯h本子全彩网站mj| 韩国高清在线观看| 妓女嫖客叫床粗话对白| 久久精品无码精品免费专区| 污视频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啊老师太深了好大| 黑人狠狠的挺身进入|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mm131美女爱做视频在线看| 扒开女人双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就去吻|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bbxxx|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日韩欧美三级视频|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华人亚洲欧美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