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鎮江很有前途”變成生動現實
增強答卷意識擔當精神 對標蘇南提高發展站位
金山網訊 日前,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貫徹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 總編輯與市委書記面對面”大型全媒體行動走進鎮江,市委書記惠建林接受新華日報社社長、總編輯雙傳學率領的采訪組專訪。昨日,《新華日報》頭版頭條刊發專訪報道和短評。鎮江日報今全文轉發,以饗讀者。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江南名城鎮江,有著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真山真水的自然稟賦。“鎮江很有前途!”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時的深情寄語,為鎮江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這既是鼓舞人心的奮斗目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鎮江市委書記惠建林在接受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說,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鎮江不斷增強答卷意識和擔當精神,深度對標蘇南提高發展站位,努力把“鎮江很有前途”變成生動現實。
聚力產業強市,提升發展熱度
【面對面】問:鎮江市委七屆七次全會報告提出,把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強市作為發展第一要務,鎮江為何如此重視產業強市?
答:產業高度決定城市高度。實現高質量發展最終要靠產業,沒有產業,其他方面的發展都會缺乏基礎。鎮江有很好的產業發展基礎與條件,但當前鎮江發展的不充分,最主要還是體現在產業發展的不充分上。
在產業強市的發展過程中,鎮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升存量。總體上,鎮江的產業結構非常重,傳統產業占比達到61%。必須對現有企業強化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通過組織科技攻關,有效解決污染、安全等問題,讓它們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二是培育優質增量。在高端裝備和新材料兩個主導產業引進一批骨干企業,進一步增強鎮江產業的競爭力;通過“金山英才”計劃,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為鎮江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三是提升經典產業。如丹陽眼鏡、恒順香醋,要通過創新提升它們的產業層次、裝備水平和產業規模,使它們能夠持續生存、更好發展。四是營造發展環境。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充分發揚企業家精神,給企業家一個發揮自身作用的良好社會環境,同時引導企業家誠信經營、依法經營。
【生動現場】在句容市西部干線東側,S122道路北側,一座“三葉草”風格的建筑格外顯眼,總投資55億元的啟迪數字科技城正在緊張建設中。培育新興產業優質增量,這里將成為未來句容的城市會客廳和創新地標。“作為江蘇硅谷核心區的啟動項目,數字展廳是展示江蘇硅谷科技創新和數字產業的窗口。同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最新應用和產品在這里首發、首秀。目前數字展廳部分已完成90%,9月底就能對外開放。”江蘇啟迪數字產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沈童剛介紹,啟迪旗下的啟迪綠谷、啟迪桑德等7家公司已在句容落戶。
【精彩答卷】1—7月,8個省級重大產業項目和143個市級重點制造業項目進展順利。新簽約北汽麥格納、長城汽車零部件等億元以上項目98個,同比增長24%。大工業業擴報裝完成用戶、申請用戶分別增長84.9%和133.5%。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占工業銷售比重44.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49.5%。
突出民生優先,增強百姓獲得感
【面對面】問:在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滿懷深情地講到,要辦好幾件民生實事。鎮江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強調要民生優先,把70%公共財政收入用到了民生保障上。鎮江推出了哪些惠民舉措,讓百姓有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答: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體體現。民生工作始終是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始終緊緊地抓在手上不放松。
就業是民生之本,鎮江把就業問題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對困難家庭、雙下崗家庭保持動態關注。鎮江通過推進產業和企業的發展,來創造更優質的崗位,滿足人民群眾對收入增長的需要。同時積極倡導共建共享,只有整個城市發展質量提升了,才有大量高質量就業崗位。
在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民生實事方面,鎮江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一是結合總體規劃優化民生實事的布局,讓城市居民更便利地獲得民生福利。二是讓優質醫療、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益,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資源的需求。三是政府加大對民生實事的投入。近5年全市連續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公開承諾民生十件實事,向全市人民群眾立下“軍令狀”,接受群眾監督,限期完成目標。
民生事業無止境,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既不能吊高胃口,又要盡好政府的責任。鎮江堅持政府兜底、社會提供有效服務、市場提供高端服務,更好地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民生需求。
【生動現場】 8月31日11點左右,66歲的李小鍋與往常一樣,步行六七分鐘來到鎮江市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獨自居住的他,每天都來這里吃午餐,若來得早了,還可以與老朋友聊聊天、打打牌。“一個人燒飯太麻煩了,現在天氣又熱,來這里吃,方便又有營養。”李小鍋笑著說。據迎江路中心社區黨委書記阮慶紅介紹,日間照料中心的服務對象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及16-60周歲的殘疾人,服務內容包括午餐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心理疏導等。
【精彩答卷】 今年上半年,鎮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7萬元和1.28萬元,分別增長7.7%和8.9%,全市零就業家庭連續152個月保持“動態清零”。教育方面,鎮江教育現代化監測水平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二,2018年高考本一上線率增長4.85個百分點。醫療衛生方面,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鞏固提升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格局,兼顧好政府、醫院、患者三方利益。養老方面,加快推進醫養融合,進一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已建成日間照料中心2個、助餐點52個。
叫響改革品牌,激活發展動力
【面對面】 問:近年來,鎮江的醫療改革、學前教育改革富有成效,在全國都很有影響。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鎮江如何傳承創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鎮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答:改革開放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是實現鎮江追趕超越的根本路徑。近年來,鎮江一些改革探索在全國、全省產生了一定影響。比如,鎮江是全國最早的醫改試點城市,也是首批全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級示范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在全國率先提出“多評合一”改革;教育體制改革方面,承擔了國家學前教育體制改革試點任務;生態文明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試點。
進入新時代,我們需要對原有的改革措施做進一步深化,以更好地滿足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發揚和傳承善于改革、勇于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要認真研究分析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解決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比如,“放管服”改革,省里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要求,鎮江結合自己的實際,創新了很多的做法,如實施“多評合一”、建設e辦事平臺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生動現場】 8月31日,記者在鎮江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體驗了一把“鎮江速度”:出入境登記填表、拍照10分鐘搞定,材料備齊后營業執照半小時可領,e辦事平臺上行政審批2天即有回復,“多圖聯審”由線下搬至線上,審批時限控制在7個工作日以內……“現在群眾辦事,不僅希望速度快、服務好,還要場景化、體驗感。所謂‘我在旁邊看,你幫我辦’。”鎮江市政府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周春旺說,“‘互聯網+政務服務’,把群眾跑腿變成了數據跑腿。”
【精彩答卷】 鎮江市委建立健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改革落實責任制,進一步明確審議事項范圍、議題生成、決策落實等重點問題,市和縣區領導共掛鉤重點改革任務152項,啃下了一批議論多年、阻力較大的“硬骨頭”,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有效釋放。今年1-7月份,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4.1萬戶、增長18.2%。
載新華日報9月24日一版
責任編輯:胡杞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