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為本,書寫人民生活高質量
——全市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體系解讀之六
本報記者 胡冰心
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本目的是讓百姓過上高質量的生活。市委七屆七次全會上,《鎮江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2018年度轄市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實施辦法》《2018年度市級機關服務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實施辦法》等文件的密集下發,為我市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路徑。這其中,關于“人民生活高質量”有多個具體細化指標,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登記失業率、學前教育資源配置率、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老人數占比、公眾安全感等。
記者從市人社局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今年1-7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1015人,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就業21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1.8%的較低水平。市人社局就業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市將緊盯重點群體就業,切實兜牢就業底線;深化“創響鎮江”行動,擴大創業,重點扶持“大學生、高技能人才、科技人才、留學回國人員”四類人員創業,并帶動更多人就業;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穩定就業;同時,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大力開展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能力,適應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的迫切需要。
什么樣的生活,稱得上“高質量”?對于很多老人來說,答案首先就在于: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養老服務。目前,我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70.3萬人,占總人口的36.1%,高于全省、全國水平,我市人口老齡化程度是全國、全省最高的地區之一。
市民政局福善處處長陳正革介紹,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市正在加快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全市已有養老機構138家,養老機構床位達21524張,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9張,其中,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總床位比例已達55.2%。“除了‘接受上門服務的居家養老人數占比’和‘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這兩個共性指標外,鎮江自己還列出一個‘個性化指標’,即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陳正革介紹,目前我市已有日間照料中心20家,今年內計劃新建日間照料中心5家,其中句容1家、京口區1家、潤州區2家、鎮江新區1家,句容的1家已建成,其余的正在建設推進之中。
“鎮江的‘公眾安全感’歷年來都很高!2014年鎮江的‘公眾安全感’位列全省第一,2018年上半年位列全省第三。”談起“安全感”,市委政法委綜治處處長胡慶海一下就打開了話匣子,他說,提升城市的安全感,需要在多個方面下狠功夫,如,有效地打擊違法犯罪,壓降案件、提高破案率;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種途徑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有效防范;突出重點領域監控,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全社會的安全防范意識。
高質量的生活,“高”在人的全面發展。響應這一訴求,我市一直致力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拿“高中階段優質教育學校比例”來說,這一數據是指區域內普通高中達市定三星級以上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達市定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和優質特色職業學校的占比情況,主要反映設區市及縣(區)高中階段教育優質學校建設和發展水平。“目前我市有公辦普通高中17所,其中三星級高中3所,四星級高中13所,剩下的一所是今年新招生的心湖中學。由于心湖中學今年剛招生,所以還不可以參加星級評定。”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張志鎖說。在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方面,目前全市共有幼兒園260所,其中公辦幼兒園174所,省優質幼兒園達177所。
江蘇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君民認為,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戰略的提出,正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了“縱深”階段的結果,“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也能跟上、不斷適應人民需求的步伐。”他表示,高質量發展,需要全市上下堅持創新發展,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堅持協調發展,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堅持綠色發展,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堅持共享發展,解決好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發展的過程中,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有效的體制機制和良好的制度環境。”他表示,歸根結底,一切發展最終的目的就是持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