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拉動鎮江制造攀高走強
金山網訊 記者日前從市經信委獲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制造業重點培育的12條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市規上工業中的占比進一步擴大,成本、利潤、企業虧損面等質量指標,相對制造業平均也優勢明顯。產業更集聚,特色更突出,根基更堅實,在重點產業鏈拉動下,“鎮江制造”質量繼續提高,“產業強市”動能不斷增強。
一季度,我市12條重點產業鏈,共實現主營收入773.95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的52.93%。這一占比較去年底的51.1%提高了1.83個百分點,距去年《鎮江市重點產業鏈優化培育工作實施意見》出臺時確定的2019年占比達到53%的目標,僅一步之遙。與此同時,12條產業鏈集聚規上企業839家,占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增至41%,從業人員數量同比也增長了0.15%。
重點產業鏈在規上工業中所占份額不斷擴大,是全市推進產業強市戰略的結果。
去年5月,我市出臺《關于推進產業強市的指導意見》,明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并確定了做大做強兩大支柱產業、培育壯大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傳承發展兩個歷史經典產業以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發展路徑。隨后,工業經濟部門提出集中力量培育打造12條重點產業鏈,以產業鏈的理念和方式,加快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市經信委主任卜曉放說,經濟新常態下,工業經濟大干快上、粗放發展的時代一去不返。用產業鏈的方式發展先進制造業,有助于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產業的協同集群發展,同時也能確保制造業“高端、高新、高效”的發展方向,提升產業發展質量。
目標確定,思路明晰,推進自然有力。去年以來,我市集中資源力量打造重點產業鏈,市領導分工掛鉤各產業鏈的培育,通過延鏈、補鏈、強鏈等“鏈式推進”,12條產業鏈快速發展。今年一季度,全市重點產業鏈主營收入的增速為5.48%,高于工業平均1.5個百分點。
產業鏈發展便于區域協作,補鏈、延鏈易于形成集聚發展。去年起,我市落地一批優質項目,大多是補鏈、延鏈、強鏈的結果。如總投資5.5億元的航發優材機匣精密成型制造項目,加快航空航天產業鏈向航空核心部件延伸;中友太陽能電池組件、思麥高效光伏組件自動化生產等項目,不僅拉長光伏太陽能產業鏈,而且進一步突顯產業集聚效應;總投資7億元的江化微高端電子材料項目,則推高先進高分子產業鏈的層次。這些產業鏈的“變長變強”,最終提升了鎮江先進制造業的實力。
在12條重點產業鏈中,集成電路產業鏈、高性能合金產業鏈的表現尤其搶眼,一季度的營收增速分別達到39.88%和18.48%。市經信委綜合規劃處處長楊峰華介紹,近年我市引進艾科半導體等集成電路產業的延鏈項目,目前效果顯現。而隨著國際芯片市場的波動,國內芯片企業應激反彈,我市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高位增長就是縮影。
產業鏈發展的優勢,也體現在成本控制上。楊峰華分析,產業鏈發展的上下游配套和區域合作,能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升其市場競爭力。一季度,我市12條產業鏈的主營業務成本為669.64億元,占主營收入的比重為86.52%,比全市工業平均低0.59個百分點。
在虧損面方面,一季度我市重點產業鏈的企業虧損面為22.2%,低于規上工業平均0.5個百分點。12條產業鏈的利潤率為5.91%,高于規上工業平均0.32個百分點。成本、虧損面、利潤率等質量指標,均優于制造業平均水平,展現了重點產業鏈正在拉動“鎮江制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態勢。(梁和峰 徐果)
責任編輯: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