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委書記惠建林新華日報撰文:深度對標蘇南,推動高質量發展
摘要: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殷切寄語“鎮江很有前途”。前不久,省委主要領導來鎮調研,充分肯定鎮江“倡導深度對標蘇南,樹立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鮮明導向”。把“鎮江很有前途”變成生動現實,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深度對標蘇南是應有之義。
深度對標蘇南,推動高質量發展
□ 惠建林
聲 音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殷切寄語“鎮江很有前途”。前不久,省委主要領導來鎮調研,充分肯定鎮江“倡導深度對標蘇南,樹立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鮮明導向”。把“鎮江很有前途”變成生動現實,高質量發展是必由之路。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深度對標蘇南是應有之義。鎮江全市上下將深刻認識鎮江地處蘇南板塊但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自覺以蘇南的理念、思維、行動為標桿,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鎮江。
在精神狀態上深度對標,永不懈怠、追趕超越。蘇南精神,本質上是一種勇于拼搏、不懈奮斗的精神。對于鎮江的啟示,就是必須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心態,始終保持艱苦奮斗、負重奮進的勁頭,不斷以新作為推進新發展,以新狀態開創新局面。鎮江是“四千四萬”企業家精神的發源地,近年來發展有優勢有亮點,但總體來說沖勁、拼勁、闖勁少了些,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從思想深處來一次大解放,迫切需要使工作水準有一種新提升,迫切需要讓發展熱度來一個再升溫。提振爭先奮進的精氣神,走出鎮江發展的上揚線,是一個持續努力、久久為功的過程,需要精準務實確定目標,緊緊圍繞省委“六個高質量”的要求,以更寬廣的視野,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選準坐標系,逐一排出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學習追趕的標桿,系統謀劃路徑舉措,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切實抓好任務落實,一步一個腳印實現省委婁書記視察鎮江時提出的“追趕超越”的要求。
在理念思維上深度對標,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解放思想、敢為人先,是蘇南之魂。工作成效和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根源就在于思想上的差距。鎮江應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深度解放思想,徹底摒棄小碼頭的狹隘發展觀,不斷破除與新時代要求、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定勢,堅定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要善于登高望遠,主動融入區域一體化大局和經濟全球化大勢,自覺運用系統化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謀劃和推進發展,真正把機遇效應轉化為發展紅利。改革是最強動能,創新是第一動力,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對有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的前沿科技領域超前布局,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根本,在關鍵領域改革上用功發力,更好發揮“放管服”等重點改革的帶動效應。以工作方法創新為基礎,跳出過去的老套路、舊框框,用高水平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戰略思路上深度對標,穩中求進、善作善成。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落實到鎮江,關鍵是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穩的重點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上,防止大起大落。進的關鍵放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上,實現高質量的進、高效益的進、可持續的進。無論是穩,還是進,都要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進生態優先、特色發展,大力實施產業強市、創新驅動、鄉村振興三大戰略。堅持問題導向,勇于直面問題、善于分析問題、努力解決問題。重中之重是打好防范化解風險、精準扶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堅持以我為主、依法依規地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非法金融等風險點,守好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建立健全就業、低保、社會救助等一系列體制機制,保障脫貧工作精準務實、脫貧成果常態長效。并且,以釘釘子精神推進“263”專項行動,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在方法策略上深度對標,系統謀劃、狠抓關鍵。城市的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各個條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單打獨斗,更不能各自為政、自行其是。從方法策略上看,鎮江與蘇南先進地區的差距主要在于發展的協調性不強、工作的統籌性不夠。下一步,我們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系統謀劃的力度,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提升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精準性、實效性。抓牢抓實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環節,重點是突出規劃先行,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大力推動多規合一,實現中心城區所有規劃內容全部納入、統籌管理。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優化城市內部道路建設和交通組織,加強與周邊區域交通基礎設施銜接。抓好各類項目建設,著眼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招引推進產業項目特別是制造業項目,圍繞依法依規、有力有序,嚴格施行政府投資項目生成管理機制,把鎮江發展的基礎打牢打實。
在工作質效上深度對標,精益求精、務求實效。始終保持爭第一、做唯一的昂揚銳氣,持續弘揚重實干、求實效的優良作風,是蘇南發展的重要經驗。深度對標蘇南,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低調務實不張揚、擼起袖子加油干,讓鎮江的高質量發展更有說服力和公認度。我們將更大力度轉型發展,經濟工作的重點進一步突出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城鄉建設的重點進一步突出內涵式提升,社會建設的重點進一步突出共建共治共享。更大力度特色發展,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打造低碳特色。有所為有所不為,形成差別化的產業競爭力。做好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提煉整合的文章,講好鎮江故事。更大力度務實發展,堅持目標求實、舉措扎實、工作敲實,不提不切實際的發展口號,不為一時的數字而糾結,不在華而不實的榮譽上做文章,工程化實施、項目化推進各項工作,以過硬作為創造過硬成果。
在發展環境上深度對標,守法守信、團結奮進。發展環境包括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適合人才發展的創業環境、依法保護產權的法治環境、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綠色美麗的生態環境,是一個地區思想解放程度、市場發育程度和政府執政水平的具體體現,是新時代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對鎮江來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最根本的是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最關鍵的是厲行法治、倡導誠信,政府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社會矛盾,穩定各類主體的良好預期。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我們將倍加珍惜和全力維護鎮江當前心齊、氣順、勁足的發展氛圍,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和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創造性,推動形成心無旁騖抓發展、合力共建新鎮江的生動局面。
(作者為鎮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