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改善醫療服務體驗贏得民心
當下,醫療服務越來越注重人文、全流程與系統性,醫療技術水平不再是唯一指標,護理的支撐職能、患者的參與都是醫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病區,“醫護”小組像家人一樣,為腫瘤患者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醫療服務;病房被患者的歌聲、書畫作品裝扮一新;新入院患者露出久違的笑容,真摯而溫暖;臨終病人立下遺囑,特別提出要給醫生和護士分別送一面錦旗……作為我市首批“醫護患一體化”服務試點、全國首家在腫瘤科推廣醫護患一體化的醫院,近年來,一院在腫瘤病區組建相對固定的診療團隊,全流程、多維度為患者提供服務。前不久的“2017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全國醫院擂臺賽”中,市一院“患者參與醫護患互動一體化,精準提升腫瘤患者就醫獲得感”項目脫穎而出,獲得醫患溝通組別第一名,并在全國總決賽中捧回銅獎。
“試點醫護患一體化,是深化醫改的必然要求。從實踐情況看,確實改善了群眾看病就醫體驗、和諧了醫患關系,患者、醫院均獲益匪淺。”一院黨委書記、院長朱夫如此解讀獎杯的分量。而這一試點工作,也正是對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內容的具體實踐。
醫護患“組團”,一個聲音傳到底
“醫生的嘴,護士的腿,患者的耳”,傳統醫護模式下,醫生開立醫囑,承擔診治決策,護士負責核對執行,而患者則站在治療環節的末端等待被告知。由此不僅3方溝通難度增加,而且加大了護患之間接受醫囑信息不對稱,激化醫患矛盾。
腫瘤患者王女士入院之初,就拋出了自己的3個擔心——不清楚選擇什么樣的治療方案,是先放療還是化療;化療期間會惡心嘔吐、腹脹等不適感,該怎么處理;長期反復住院增加家人負擔,我自己能做什么。
“患者滿意是醫院的終極目標,醫患和諧是醫院運營的有效保障”,一院副院長貢浩凌坦言,“醫護患一體化模式正是以上述問題為導向,打破傳統的以醫生為主導的診療模式,它注重護理人員參與診療計劃的制定,尤其強調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的參與、知情和選擇。”
很快,一張規范的“醫護患一體化”溝通談話記錄,送到王女士面前,她所擔心的問題一一破解。腫瘤四病區護士長蔣芳介紹,腫瘤科已組建了由醫生、護士合作的多學科團隊,患者一旦確診為腫瘤,MDT專家討論,讓患者參與、知情,選擇確定最佳治療方案,隨后護理團隊派出心理、腫瘤、營養、疼痛等專科護士與患者溝通、評估,共同制訂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而從護理角度來說,醫護患一體化也打破傳統重醫輕護的醫護管理模式,將醫護緊緊地黏合在一起,共同參與病情診治方案制定,共同參與臨床查房病情溝通,醫囑執行患者病情雙向反饋、臨床診療健康教育同步進行。目前,在這一新模式下,腫瘤病區的醫生和護士已經逐步形成相對固定的診療團隊,以醫護小組的形式為病人提供治療、護理、康復一體化的責任制整體醫療服務。
“熟人醫療”,同一個醫生、護士“全程跟”
“現在每次住院的時候,都是同樣的醫生和護士為我治療護理。尤其是我遇到問題,我知道該找誰。因為我在醫院有熟人。”腫瘤患者如此吐露心聲。
李大媽是一位食管腫瘤病人,因化療需反復住院,而跟蹤護理的管床護士田薇就是她的“熟人”。出院一段時間后,老人感覺身體不舒服,希望再次入院治療。于是,她打開腫瘤四病區互助微信群,“可以安排床位嗎?”信息一發出,很快田薇就和她單線接頭,攬下了原本由患者家屬處理的相關事務。
蔣芳介紹,今年3月開始,他們在腫瘤病區建起了24個微信群,目前已有近400名住院病人入群,群主由患者住院期間的責任護士、管床醫生擔任,只要患者有疑問、有困難、有需求,發出信息求助,他的責任護士、管床醫生就會在第一時間“現身”提供幫助。
“患者再次住院時,還是在熟悉的病區,由熟悉的護士、醫生照護、治療。‘讓患者在醫院里面有熟人’,是我們回歸護理本質的一個舉措。”護理部主任高燕解釋,在腫瘤病房開展責任醫生、責任護士病人全程管理模式,也是對“醫護患一體化”工作的一種探索。
用愛心托舉,燕尾帽下的“志愿心”
今年3月份,一院啟動“天使志愿者”關愛腫瘤患者志愿行動。“綠馬甲”們在腫瘤病房里為患者端茶倒水,陪聊天、散步,閱讀……通過招募,這支志愿者隊伍不斷“擴容”,醫生、護士、患者及家屬、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加入,志愿者人數已超過400人,成為“醫護患一體化”服務中的一抹亮色。
“綠馬甲”中,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就是護士張云飛。參加服務前,她都會向護士詢問患者目前病情、心理狀態,做足功課。當她得知一名14歲身患惡性腫瘤且先天智力缺陷的女孩,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時,她決定用女孩長期缺失的母愛打開她的心扉。“今天,張媽媽帶你出去玩,好嗎?”一句“媽媽”竟讓怕生的孩子立即卸下防備,并一把抓住了“媽媽”的手。“母女倆”在花園里散步、拍照、學習基本禮儀,女孩興奮不已。“我太幸福了,謝謝張媽媽!”女孩質樸的話讓張云飛紅了眼眶,“愛是可以傳遞的,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愛是可以傳遞的!癌癥骨轉移患者陸先生曾幾次被判“死刑”,憑借堅強的意志和醫護人員的悉心照護,一次次轉危為安。而每次病情好轉了,他都會加入志愿服務的行列,面對堅決要放棄治療的病友,他用自己的經歷鼓勵他。一次兩次勸不通,就三次、四次,直到這名病友重塑信心配合治療。
醫院調查發現, 實施醫護患一體化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狀況明顯改善,醫患關系也更和諧。服務糾紛少了,表揚錦旗多了起來,去年僅腫瘤科就收到錦旗289面,醫院的“大愛有行”康復天使志愿服務還獲得了鎮江市志愿服務項目一等獎、江蘇省志愿服務展示交流會銀獎。
責任編輯:殷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