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聯合病房覆蓋骨科滿足更多患者康復需求
??? 一個多月前,市民李女士在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了骨折手術治療。出院后,她又住進了設在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聯合病房,目前已經過近兩周康復治療,關節活動度等有了明顯改善。李女士連稱:“真該早點來!”
術后康復是骨科疾病,尤其是創傷治療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對手術療效的維持和提高至關重要。“近年來,骨科疾病手術后的功能康復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及病人的重視,如何正確選擇康復時機和治療方法備受關注。”康復醫療集團社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孔曉慶說,繼醫院神經內科與黎明社區醫院合作,全市首創康復聯合病房后,去年,他們與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深化合作,建立骨科康復聯合病房,以滿足更多骨科病人的康復需求。
而李女士經歷的一段插曲,也從側面說明了骨科病人術后康復的重要性。“手術出院后,先回家休養了一陣子,還是疼、不能動。后來在醫生的建議下,才來到社區醫院做康復治療。”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醫學科主任李松接診時發現,因術后的康復治療沒有及時跟上,病人出現了關節活動度差、髕骨粘連、右下肢水腫等癥狀,“其實這樣的情況較為普遍,一是骨科患者主動接受康復治療的意識比較薄弱,二是能夠提供專業功能康復的機構還不多。”
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兵介紹,康復聯合病房共設床位62張,其中骨科22張,目前下轉的15名骨科病人正在接受康復治療,“開展骨科術后臨床早期康復介入服務,可以減輕病人術后腫脹、疼痛,強化關節活動度、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在此過程中,一院骨科專家定期赴社區醫院查房,跟蹤術后病人的康復情況,為其提供相關技術指導。
自2012年,雙方合作建立康復聯合病房以來,已累計下轉病人約1600人次,轄區范圍內逐漸形成“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緩解了大醫院床位緊張、就醫難等問題,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如今,這一模式覆蓋至骨科,除了上述優勢,對滿足骨科病人康復需求有重要意義。一院骨科主任袁即山介紹,前期骨科已有病人下轉至黎明中心,手術后臨床早期康復介入服務,對于病人術后恢復及功能康復的效果非常顯著,“建立‘骨科康復聯合病房’,既可以滿足病人連續性治療的需要,也是分級診療‘康復回社區’的良好模式。” (朱婕 朱研)
責任編輯: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