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助圓微心愿架起連心橋
?金山網訊“謝謝您張阿姨,是您圓了我的心愿!”日前,在市區江濱新村86幢一戶人家,回家度假的女研究生葛陳蓉接過自己夢寐以求的英文版《林語堂全集》,對上門看望的江一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鳳霞連聲道謝。母親去世后,葛陳蓉與重病纏身的老父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清苦。所幸在張鳳霞及社區十年如一日的幫扶下,她順利完成了中小學和本科學業,并于去年考取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這不,張鳳霞又幫她圓了一個心愿,并給父女倆帶來一份“愛心年夜飯”。“沒有張主任,就沒有我們父女的今天!”葛陳蓉70多歲的老父親老淚縱橫地說。
連日來,天寒地凍,京口區全體黨員迅速行動起來,掀起認領“微心愿”的新一輪熱潮,確保困難群眾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家住楓林灣的施美玲身患重病,老伴腦梗,兩子女下崗,家庭非常困難。面對異常寒冷的天氣,她想要一臺取暖器。結對幫扶的京口區發改和經信委黨支部書記虞軍得知消息后,立即著手上街采購,考慮到近日自己異常忙碌,便第一時間委托正東路街道寶塔山社區干部將取暖器送上門。家住河北街63號的余培勤夫婦,單位破產后一直沒有正式工作,本人患有腰肌勞損,全家靠愛人打零工維持生活。孩子升初中后,學習壓力增大,寫作業靠日光燈照明。結對單位四牌樓街道虹橋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春輝走訪中了解到,孩子的心愿是擁有一個保護視力的臺燈和一個新書包。劉春輝很快幫助孩子完成了微心愿。京口區環衛所女工袁金鳳,丈夫王峰患尿毒癥癱瘓在床,女兒高職畢業后尚未找到工作,生活困難的一家人想要一個壓力電飯煲。與她結對的環衛所副所長、黨支部委員馬漢成幫她圓了夢。
“圓夢‘微心愿’活動,是京口區開展黨員志愿服務的一項創新之舉。”京口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盛杰告訴記者,2015年以來,該區針對群眾個性化需求,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優勢,主動認領服務項目,制訂多樣化服務菜單,為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實現群眾“微心愿”。具體做法是:群眾點單。以“群眾需要黨員做什么,黨員能為群眾做什么”為切入點,充分利用網格和網絡,每半年開展一次“微心愿”征集活動;支部下單。社區(村)黨組織按照“基層所需、群眾所盼、黨員所長”的原則,排出一批群眾最期盼的“微心愿”,及時向本社區(村)黨員和結對機關部門黨組織發布;黨員接單。各基層黨組織和結對機關部門廣泛宣傳發動,組織和指導黨員根據自身特長和意愿主動認領適合的項目、崗位和“微心愿”。該區還強化機制保障,將黨員開展志愿服務及領辦服務項目情況納入黨建工作考核內容,作為黨員干部述職評議、黨員民主評議和評先評優以及志愿服務嘉許回饋的重要依據,有效推動了活動的開展。
除了困難家庭和企業困難職工,京口轄區內外來務工人員也成為“微心愿”活動的受益者。“為返鄉農民工集中購買返程票,為外來務工子弟征訂21世紀英語報,為留守兒童準備一束給外出打工爸爸的父親節鮮花,為工友回鄉購買鎮江土特產……”日前,健康路街道健康社區服務中心門前的“蘇寧建設工地心愿樹”亮相后,樹上的心愿卡很快被蘇寧聯合黨支部、健康路街道機關黨支部和街道黨工委書記房林虹等12個單位及個人“一搶而空”,截至目前所有“微心愿”已全部辦結,其中為100多名民工購買了返鄉火車票,并各為他們準備了一份鎮江土特產(肴肉、香醋等)。
盛杰表示,“微心愿”活動真正把溫暖、把服務送到需要幫助的群眾家中,讓群眾知曉自己所反映的問題“有人聽、有人辦”,架起了一座干群“連心橋”,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新的形象,也探索了一條征集群眾意見建議的新路徑。2015年,京口共有432名機關在職黨員和288名社區(村)黨員領辦群眾“微心愿”1254個,受到基層和群眾廣泛好評。該區黨員志愿服務“三單制”圓夢“微心愿”,剛剛還被評為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梅永生 馬宇茜 方良龍)
責任編輯: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