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空氣自動監測疾控中心子站
金山網訊? 一間白色的屋子,屋頂豎著6根或長或短的旋風切割式電線,面積不到20平方米,整體置放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大院的草叢中。由于位置比較偏,從這里經過的市民,注意到的不多。日前下午,在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預警室主任劉曄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這個空氣自動監測子站。
這間白色的屋子,密封好、整體化,又防水保溫,從遠處看,在綠草叢中的白房子,就好像孩子游戲中的一塊大積木。走進其中,耳邊傳來隆隆的機器轟鳴聲,眼前是一排現代化的設備。“這是PM2.5自動采集儀,這是PM10自動采集儀,這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4個氣態物質自動監測儀”,指著眼前黑色格子中一個個監測儀,劉曄介紹說,這些機器每天24小時實時采樣、實時監測,然后將監測結果實時傳輸至國家、省、市有關部門。
“就拿PM2.5來說,在上方有個采樣頭,連接到屋頂上的旋風切割頭,將直徑大于2.5微米的顆粒物排除在外,然后將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沉積在上方的紙帶上,通過反映在紙帶上的深淺程度測出具體的數值。對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這4個氣態物質,則分別有一個氣態采樣管路,氣態污染物的數值會在監測儀器上反映出來。”劉曄說。
在這個屋子里,記者注意到了屋頂還掛了兩臺空調,“這個空調可是為機器準備的”。在一排機器旁邊,還有一臺碩大的蓄電池和傳輸設備,“如果停電了,蓄電池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昨天下午2點20分,記者通過位于儀器底部的一臺中樞電腦看到,實時監測數據分別為:PM2.5每立方米85.7微克,PM10每立方米94.7微克,二氧化硫7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46微克/立方米,臭氧105微克/立方米。劉曄分析說,從這一系列數據看,4種氣態污染物遠遠低于標準值,PM10也低于標準值,首要污染物為PM2.5。
劉曄還告訴記者,環境監測中心站的工作人員每周去巡檢一兩次,機器每周會自動校零,每個季度會做一次零量校值。這個白色小屋平時基本沒有人工操作,也就是說,每天的監測數據實時在網站顯示,市民每天看到的監測數據,就是最原始、未做任何加工的數據。
劉曄介紹說,我市像這樣的空氣自動監測子站,一共有4個,其他3個分別位于市職教中心、新區辦事處、丹徒區環境監測站。我市2000年就有了自動監測站點,就在3年前,空氣質量監測還沒有這么全自動化,沒有這么先進,監測值僅限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這3項指標,也僅僅是日報制,不像現在這樣實時報告。
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市累計優良天數為240天,占比為65.90%,順利完成市人大62%的年度工作目標;PM2.5年均濃度為68微克/立方米,與去年下降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達到了國家和省要求在2013年基礎上削減2%的年度目標。 (記者 孫霞)
責任編輯:耿業宏